然而到了一六二九年,也就是崇禎三年的時候,崇禎下令裁撤了全國各地大部分的驛站,于是李自成失業了。
最終導致李自成領導的起義爆發,這件事情猶如一道劃破黑暗夜空的閃電,點燃了李過心中反抗的火焰。
隨后他毅然決然地帶領五十名邊兵,奔赴李自成的陣營,與李自成并肩作戰,就此開啟了他們波瀾壯闊的征程。
在此后的數年時間里,李過憑借自身的勇猛與智慧,逐漸在李自成的部隊中嶄露頭角,成長為重要將領,并且多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李自成的得力臂膀。
有這層關系在,李過是絕對不會背叛李自成的。
相反的,其他人就說不準了,畢竟在這亂世之中,人心難測!
而李過也沒有辜負李自成的信任,即便有很多次潼關內的武將試圖拉攏他,甚至連孫傳庭都親自想要勸降李過,但還是被李過嚴辭拒絕了。
畫面再次回到潼關城外。
伴隨著一鍋鍋濃粥熬好,負責熬粥的將士這才敲了敲手中的銅鑼。
鐺鐺鐺
清脆的鑼聲在寂靜的空氣中回蕩,仿佛是給這些饑餓的農民軍發出了希望的信號。
那五千多農民軍聽到這陣鑼聲,頓時兩眼放光,然后一個個但是排隊領取濃粥。
很快,就有不少農民軍領到了濃粥,然后各自找了個角落蹲著喝了起來。
看他們狼吞虎咽的樣子,仿佛這粥是世間最美味的食物。
有的農民軍雙手捧著碗,大口大口地喝著粥,粥湯順著嘴角流了下來,他們也顧不上擦拭。
有的農民軍則小心翼翼地用一把破勺子舀著粥,慢慢地品嘗著,仿佛在享受著這難得的美味。
就在這時,一個負責在此值守的明軍千戶端著一碗粥來到了李過面前,然后笑著說道:
“這天氣如此寒冷,喝一碗粥暖暖身子吧。”
那千戶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試探。
李過看了一眼送來的粥,隨后冷冷地說道:
“不用了,你們自己喝吧。”
他倒不是擔心這粥里被下了毒藥,畢竟在這眾目睽睽之下,明軍也不敢如此大膽。
他只是不愿意和明軍扯上關系而已,畢竟自家可是造反的,怎么能喝明軍的粥呢?那豈不是在向明軍低頭嗎?
而且作為李自成的侄子,就算其他人吃不上飯,他肯定也是能吃飽的!
那千戶被李過拒絕也不生氣,居然還真的喝了一口碗里的粥,隨后笑著說: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就眼下這幅場景而言,你應該也知道農民軍是長久不了的。”
“既然如此,何不投降朝廷呢?即便你是李自成的親侄子,朝廷也會信守之前的承諾封你個一官半職,你又何必跟著李自成一條道走到黑呢?”
李過聽了這話,冷笑一聲說道:
“不要多費口舌了,我是不會背叛闖王的,你我之間,道不同不相為謀。”
說完這話,李過催動胯下的戰馬,那戰馬嘶鳴一聲,然后開始驅趕起那些想要靠近潼關城門的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