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將領是祖大壽的哥哥祖大弼,也就是之前帶領大軍去蒙古燒荒的那位。
他英勇善戰,經驗豐富,是明軍中的一員猛將。
此時此刻,凜冽的寒風裹挾著鵝毛般的大雪,如無數利刃般肆意地切割著天地間的每一寸空間,將整個世界都籠罩在一片混沌的白色之中。
城墻上,祖大弼身姿挺拔如松,傲然地站立在城垛之上,他的眼神深邃而銳利,猶如兩把寒光閃閃的利刃,正仔細地打量著不遠處那被大雪模糊了輪廓的場景。
透過望遠鏡,他能夠清晰地看到在不遠處那片被大雪覆蓋的土地上,對面的建奴兵馬正如一群黑色的幽靈,在雪幕中隱隱約約地活動著。
原來,并非只有明軍在這邊境之地布置了重兵把守,就連建奴也是如此。
不過細看之下便能發現建奴那邊的兵馬數量明顯少了許多,大約只有兩萬左右。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此前的松錦之戰中建奴一下子就損失了多達十一萬的精銳兵力。
而且,如今他們還要時刻提防著東江鎮那邊的大明水師,東江鎮的大明水師猶如一條蟄伏在海洋中的巨龍,隨時都可能給建奴致命的一擊,所以建奴不得不分散一部分兵力去應對這潛在的威脅。
如此一來,建奴能夠拿得出手、用于此地與明軍對峙的兵力自然就少之又少了。
祖大弼靜靜地觀察了許久,將對面建奴兵馬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心中默默地盤算著雙方的實力對比和可能的局勢發展。
觀察完畢之后,他突然緩緩地轉過頭,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年輕人身上,然后開口問道:
“怎么樣?你來到這邊也有一段時間了,對遼東這邊的狀況有什么看法?”
緊接著,一個年輕人的身影便清晰地出現在了祖大弼的視線之中。
這個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李定國。
起初,祖大弼其實并不怎么喜歡李定國。
因為在他看來,李定國出身于農民軍,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缺乏紀律性和戰斗素養。
所以,一開始祖大弼就打心底里認為李定國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甚至對于他能得到游擊將軍這個職位也有些耿耿于懷,覺得他根本不配擁有這樣的地位。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祖大弼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在日常的相處和戰斗中,他發現這個年輕人確實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李定國不僅有著過人的勇氣和膽識,而且還具備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謀略,能夠靈活地應對各種復雜的戰況,提出一些獨到而有效的作戰方案。
漸漸地,祖大弼對李定國的印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并且將他當作自己的親信來培養。
與此同時,聽到祖大弼的問話,李定國再次將目光投向了不遠處那隱隱約約的建奴營地。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沉思和感慨,沉默了片刻之后,緩緩地開口說道:
“說實話,若是不來這一趟遼東,我還不知道這天地如此之大。”
李定國說的是真心話,自從來了遼東之后,他的視野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對世界的認知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回憶起之前和張獻忠在西北一帶的種種經歷,如今看來那些所謂的戰斗和征程也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
雖然他們也曾遭遇過陜西、榆林、甘肅一帶的邊軍,并且與之發生過激烈的沖突和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