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朝廷為了應對即將要入川的李自成,做出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調動了四川周邊省分的兵力,而貴州也在其中。
然而,明末時期的貴州其兵力部署與軍事形勢卻極為復雜,受到了當地復雜的民族構成、土司勢力以及明朝衰敗的諸多影響,整體呈現出薄弱的態勢。
明朝在貴州實行衛所制,從理論上來說,每衛編制應有五千六百人。
貴州的主要衛所包括:貴州衛、貴州前衛、威清衛、平壩衛、普定衛、烏撒衛、銅鼓衛、五開衛。
按常理推斷,如今貴州的兵力應該在五萬左右。
但到了明末這個時候,衛所制已經嚴重衰敗,實際兵力遠遠不足額數。
朱慈烺心中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之前估計貴州的實際兵力絕沒有這么多,最多只有不到兩萬。
除了明朝的正規軍之外,貴州境內還有土司的私兵。
這些土司兵的特點十分鮮明,他們驍勇善戰,在山地作戰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但同時也容易叛附不定。
就像天啟年間發生的奢安之亂,當時四川永寧的奢崇明和貴州水西的安邦彥聯合反明,一度圍攻貴陽,造成了‘貴陽圍城’的慘案。
在那場慘烈的戰爭中,貴陽城被圍得水泄不通,城內物資匱乏,造成了無數人的死亡。
言歸正傳,貴州總兵林兆鼎在奏折里說的就是關于貴州兵馬的事情。
他在信中無奈地表示,因為衛所制度腐壞,如今貴州的現編兵力不足一萬五千人!
而且在這為數不多的兵力中,能戰者更是不到一萬。
再加上貴州境內土司勢力錯綜復雜,需要時刻防范他們叛亂,所以他這次能真正調動的兵馬不足五千人!
可是當初朝廷可是給貴州下達了兩萬人的指標,要求貴州出兵兩萬前往四川支援。
面對如此巨大的差距,貴州實在是拿不出這么多的兵力來。
林兆鼎絞盡腦汁,終于想了一個法子,那就是向土司借兵。
當然,這并不是白借的,是要給錢的。
不過之前朝廷已經向貴州運送了一批糧草和銀子,所以錢財應該不是什么問題。
但林兆鼎又憂心忡忡地表示,這些土司的兵馬雖然勇悍無比,但毫無忠誠可言。
他們就像一群不受約束的野馬難以控制,萬一在作戰的時候這些土司兵鬧出什么幺蛾子,比如臨陣倒戈或者不聽從指揮,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到底要不要用這些土司私兵,林兆鼎實在拿不定主意,這才寫奏折向朝廷詢問,到底該怎么解決這件事情。
說實話,朱慈烺看完這份奏疏之后確實是挺意外的。
他原本以為貴州總兵手中怎么著也有兩萬人的兵力,畢竟貴州也是一個大省,在軍事上應該有一定的儲備。
可結果貴州總兵卻告訴他,貴州只有一萬五千人的兵力,能戰者更是不足一萬!
而且朱慈烺估計這一萬人也有可能是虛報的。
在這個時候的官場環境下,虛報兵力、冒領軍餉的事情時有發生。
恐怕貴州真正能打的能有個五六千人就不錯了。
不過轉念一想,朱慈烺又覺得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