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明末時期各地局勢動蕩不安,貴州又地處偏遠,民族問題復雜,兵力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
想到這里,朱慈烺這才合上了手中的奏疏丟在一邊,隨后不禁輕輕嘆了口氣,心中只覺得五味雜陳。
一個數百萬人口的大省居然只能出兵五千,這說出去他都怕丟人。
突然就在這時,朱慈烺的表情猛地一頓,那原本緊皺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因為他突然間意識到,這封奏疏不就是為他提供了一個親赴四川和李自成決戰最好的借口嗎?
而且就在剛剛的一瞬間,朱慈烺其實也已經想到了該怎么解決這件事兒。
簡單來說就是同意貴州總兵林兆鼎的計劃,讓他除了帶五千貴州兵支援四川之外,再帶兩萬土司私兵參戰。
這么做的目的有兩個。
一個是為了讓這些土司私兵見到大明軍隊的厲害,然后回去告訴他們的土司,讓他們自己掂量一下以后到底該怎么辦。
至于第二點嘛,那就是剛好可以趁機改變一下貴州當地的局勢。
要知道明朝對于土司這種少數民族向來都是采用制衡的策略,簡單來說就是扶持一個土司,然后打擊另外一個土司。
然后當另外一個土司成長起來的時候,又扶持下一個土司,如此一來就可以防止土司一家做大。
當然這個辦法也確實有用,兩百多年都是這樣操作的!
但是這個方法具體實施起來有個前提,那就是朝廷一定要有實力,不然拿什么扶持?
而且土司們也不是傻子,這兩百多年下來他們也已經摸清了朝廷的套路,因此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演戲而已,私下里各個土司團結得好似兄弟一般。
他們表面上聽從朝廷的命令,互相爭斗,但實際上在背后卻暗中勾結,共同對抗朝廷的統治。
因此想要解決這些土司,那便只能換一個辦法了!
這個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等這場仗打完之后,對那些參與戰爭的土司私兵大賞特賞!
除了賞賜一定的銀錢之外,再給他們封官做,讓他們做大明的官!
不過當然,做了大明的官,就不能再回去做土司的私兵了,這兩種他們只能選一個!
而且根據朱慈烺所了解到的信息,土司與土司私兵的關系本質上不過是封建統治體系下的一種工具性聯結。
這種關系表面上雖然看起來很穩定,但實則脆弱不堪,全然依賴于土司權威的樹立以及利益分配的平衡。
而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土司與私兵之間那層看似堅固的關系便會迅速出現裂痕,甚至徹底惡化、直到分崩離析!
基于這樣認知,朱慈烺這才有了之前的想法。
畢竟這些土司私兵相較于土司本人,實在是容易拉攏得多。
只要朝廷能給予他們實實在在的利益,就不愁他們不轉而效忠朝廷。
當然,僅僅給予利益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要先讓他們真切見識到如今明軍的強大實力,讓他們從心底生出敬畏之情,明白若再與明軍為敵,無異于以卵擊石,死路一條。
唯有如此,才能讓他們真心實意地歸順朝廷,為朝廷所用。
除此之外,朱慈烺還打算給這些私兵一些世襲的武將官職。
這意味著一旦他們接受朝廷的招攬,其子孫后代都能長久地享受這份榮耀與財富,不必再像在土司麾下時那樣時刻擔憂利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