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心中一陣欣喜,口中卻是說道:
“太子殿下謬贊了,這是臣該做的。”
“作為大明的藩王,臣有責任為朝廷分憂解難。”
朱慈烺也沒有多說些什么,隨后二人又寒暄了幾句,朱慈烺直接翻身上馬,便準備離開了。
秦王則是拱手道:
“恭送太子殿下,愿殿下一路平安,早日平定叛亂,凱旋歸來!”
朱慈烺不再說話,一拉韁繩,隨后馬匹直接掉頭,徑直帶著一行人離開了。
馬蹄聲漸漸遠去,揚起一陣塵土。
看著朱慈烺離開的身影,秦王不由得在心里感慨,大明已經多久沒有出現過像這樣的儲君了?
等他當上皇帝之后,大明將再次崛起!
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已然是水到渠成,大軍一路浩浩蕩蕩繼續前行,直奔漢中而去。
然而這途中還是發生了一些意外。
根據哨騎來報,說是陳倉(寶雞)一帶突降鵝毛大雪,堆積得足有數尺之厚,道路被完全掩埋,大軍恐難以繼續前行!
面對這樣的狀況,朱慈烺隨即召集幾位將領進行了商議。
最終一致決定改換線路,由褒斜道進入漢中!
具體的路線是,從西安府出發,途經盩厔(也就是如今的周至)、郿縣(今眉縣),然后進入褒斜道,再經過留壩、褒城,最終抵達漢中府。
不過即便改換了線路,大軍也無法立刻出發,因為之前為了保證此次行軍順利,所以朱慈烺早已在陳倉安排了五萬民夫用來開路。
畢竟此次行軍要進入秦嶺山中,山區道路崎嶇難行,危險重重,若無民夫在前開路,大軍一定會損失慘重。
而這五萬民夫中,有數千人都是常年居住在秦嶺大山里的百姓,他們對山中的每一處溝壑、每一條溪流都了如指掌,熟知山路的種種危險,更知道該如何巧妙地躲避這些危險。
有他們作為向導,大軍便能少走許多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亡。
畢竟朱慈烺可不想重蹈李自成的復轍,一路上不斷有人員傷亡,這些問題若能避免,自然是要盡力避免的。
在這等待民夫趕來的日子里,朱慈烺暫時駐扎在了興平縣。
閑暇之余,他聽聞此地有馬嵬驛和楊貴妃之墓,便決定前去參觀一番。
只是當朱慈烺來到馬嵬驛時,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有些失望。
因為這里壓根沒有后世那般繁華熱鬧的景象,有的只是一片荒蕪。
這是因為在明朝時期,這里僅僅流傳著一些關于楊貴妃的傳說,并沒有修建什么專門的場所來紀念楊貴妃。
而且李隆基后期實在是太過于昏聵,甚至差點導致大唐亡國,因此大明自然也不會宣揚和李隆基有關的場所了!
接著朱慈烺又來到了楊貴妃之墓。
只見一座不起眼的土墳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周圍雜草叢生,顯得格外荒涼。
土墳的表面坑洼不平,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朱慈烺站在墳前,心中不禁暗自猜測:這墳墓之中,是否真的埋葬著楊貴妃的尸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