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他的臉上瞬間布滿了不可思議的神情,眼睛微微睜大,定定地看著朱慈烺,仿佛想從兒子臉上找出一點開玩笑的痕跡。
別誤會,其實崇禎皇帝并非沒有想過“南巡”這件事。
作為大明天子,他當然知道天子南巡對于安撫地方、震懾不臣的巨大作用。
他驚訝的是朱慈烺居然會讓他來做這件事情。
畢竟按照之前的種種,他覺的朱慈烺會借此機會提出由他這個太子代天巡狩,而將他這個皇帝留在京城坐鎮。
如來一來既能達到目的,又能進一步鞏固他自身的權威。
畢竟這種事情朱慈烺之前可不止干過一次,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只是沒想到這次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巨大的驚訝過后,崇禎帶著幾分難以置信的語氣問道:
“這件事情你同意了?”
雖然從朱慈烺的語氣中崇禎已經猜到朱慈烺同意了此事,但他還需要再次確認。
朱慈烺則是認真地點了點頭,語氣誠懇。
“兒臣以為薛閣老所慮,確為老成謀國之言,南方乃國家財賦根本,人文淵藪,其安定關乎全局。”
“父皇若能御駕親臨,宣示威德,必能使開海一事水到渠成,到時候江南士民感沐天恩,宵之輩懾于天威,于穩固大局,有百利而無一害。”
“因此兒臣也贊同此議,想請父皇南巡。”
這一下,崇禎是真的被整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就像一件你早已認定不屬于自己的、甚至潛意識里已經放棄念想的東西,突然被人捧到了面前,那種沖擊和錯愕感是巨大的。
這突如其來的轉折,讓他一時之間心緒紛亂,竟不知該如何回應。
驚訝之余,一股極其復雜的情緒突然猛地涌上了崇禎的心頭,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了幾年前。
那時建奴鐵騎數次破關而入,在京城附近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
而國內的流寇首領李自成、張獻忠等勢力更是已成燎原之勢,稱王稱帝,直逼京師。
眼看著祖宗二百多年的基業就要毀于一旦,北京城危在旦夕,那個時候,崇禎內心深處最真實、也是最無法對人言的想法其實就是遷都!
放棄難以堅守的北京,退回大明朝真正的龍興之地南京!
然后憑借長江天險,劃江而治,先保住半江山,再圖恢復整個江山。
他還記得自己當時曾試探性地向幾位被視為心腹的重臣透露過這個想法。
結果呢?換來的不是理解和支持,而是幾乎一邊倒的、義正辭嚴的激烈反對!
那些奏章和當面勸諫言猶在耳,無不是斥責他“舍棄陵寢”、“動搖國本”、“畏敵如虎”,是“棄祖宗基業”的懦弱行為。
甚至有人暗示這將使他成為類似宋高宗那樣的“逃跑皇帝”,留下千古罵名。
崇禎生性敏感,又極好面子,在如此巨大的道德和輿論壓力下,他最終只能將那個“南遷”的計劃深深埋藏,甚至為此感到羞愧。
他也曾一度悲觀地認為,自己這輩子恐怕再也沒有機會以勝利者踏上南方的土地了。
然而世事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