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云行宮里,康熙用罷晚膳后,也不想太早歇息,就找來張廷玉和胤禑,拉家常閑聊。
康熙感嘆說:“近年來,花銀子如流水啊,哪哪都需要銀子……”發了一大通牢騷。
張廷玉的心思,異常之縝密,很擅長搞陰謀詭計。但是,固有的農耕見識,束縛了張廷玉的思想,他只會節流,卻完全不懂怎樣開源?
胤禑就不同了,很多在現代搞得如火如荼的收費之事,他完全門兒清。
“汗阿瑪,以臣兒之見,此去張家口的御道和官道,完全可以派兵設卡收費。”胤禑胸有成竹的說,“汗阿瑪曾經下旨,永不加賦。可是,收過路費,卻不是加賦,大可做個試點。”
大清朝的主要稅收,就是田賦,所以呢,沉重的負擔基本都壓到了自耕農的身上。
然而,大清的商稅,居然是令人發指的二十抽一,也就是5%而已。
說實話,在大清當商人,除了社會地位不高之外,個個活得很滋潤。
“朝廷答應過晉商,不多征稅。”康熙有意提醒胤禑,朝廷打仗就靠晉商的馱隊,幫著運輸糧草物資了,輕易不能得罪了他們。
客觀的說,晉商和大清的勾連,可謂是源遠流長了。
早在皇太極在位時期,就有不少只認錢的晉商,在邊境守將的支持之下,大肆往遼東販賣各種戰略物資。
“汗阿瑪,商稅并未多收,但是,過路費卻必須交給內務府。”胤禑拿捏準了康熙的心思,提的建議也是投其所好。
收的過路費,只有進了康熙的小金庫,他才有可能答應做個試點。
實際上,康熙明目張膽的積攢私房錢,早就有先例。
大名鼎鼎的廣州海關監督和江南三織造郎中,都必須由康熙親裁,可想而知,里頭隱藏的利益有多大?
一旁的張廷玉,聽完了胤禑的介紹后,第一時間就意識到,此計甚妙!
既不加稅,又不加賦的前提下,只要收了過路費,就等于是天子南庫,又多了一筆意外之財。
康熙還是有些遲疑,就問胤禑:“就怕收不到多少過路費啊?”
胤禑微微一笑,解釋說:“汗阿瑪,若是收費之事,完全交給臣兒來辦。臣兒敢保證,每年至少上交五十萬兩銀子給內庫。倘若做不到,可拿臣兒的皇莊出息和俸祿充抵。”
康熙心里有數,胤禑現在共有皇莊兩萬畝,一年的出息少說也有三萬兩銀子。
三萬兩銀子,看似不多,卻是胤禑的絕大部分收入了。
這主要是,胤禑的決絕態度,讓康熙看到了他的信心十足。
什么叫作誠意?
君前無戲言!
胤禑用自己的絕大部分收入,作為擔保物,確實令康熙心動了。
“若是交給內務府收費……”康熙的話沒說完,胤禑就搶先說,“汗阿瑪,內務府只負責收銀子入庫,可千萬不能讓他們插手收費。”
聽胤禑這么一說,康熙情不自禁的笑出了聲。
內務府那種雁過拔毛的超級貪婪,康熙豈能不知?
“嗯,修保和殿,擴建熱河行宮,增建木蘭圍場,都需要銀子。”康熙話鋒一轉,盯著胤禑問道,“你真有把握,每年上交五十萬兩銀子?”
胤禑差點笑出了聲,康熙的遲疑,真就是見識不夠了。
不客氣的說,只要康熙讓胤禑獨家壟斷了從京城到張家口的御道和官道收費權,嘿嘿,一年少說可以收上二百萬兩銀子。
“汗阿瑪,只要收費的人手,全由臣兒做主,臣兒就有把握不辱使命。”胤禑說的擲地有聲。
ps:重要應酬回晚了,也很累了,下一更,早上再看吧,我需要睡個好覺。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