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胤禑建議從寬處置張廷瓚,張廷瓚大概率會掉腦袋!
因為,康熙必然會懷疑,張廷玉和胤禑,是不是暗中有什么勾結?
別看,康熙晚年大行仁政,那僅僅指封疆大吏們而已。
對于身邊的近臣們,康熙一向都盯得很緊。尤其是,胤禑和張廷玉。
他們兩個人,若是沆瀣一氣,康熙肯定睡不著覺!
不過,張廷玉的心里也很清楚,他沒投靠胤禑,卻去投靠了老四,胤禑不可能沒有心結。
但是,張英留下的家訓就是,誰當皇帝,張家就支持誰!
張廷玉的選擇,無疑是把桐城張家的利益最大化了!
張廷瓚被趕回安徽桐城老家后,心里異常之苦悶,抑郁了半年多。
令張廷玉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張廷瓚在爬山散心之時,竟然遭遇了千年未遇之泥石流,不幸身亡。
實際上,只要張廷玉一直待在康熙的身邊,從安徽巡撫一直到桐城知縣,誰敢對張廷瓚不敬?
這人吶,時也,命也!
運氣不好的時候,即使是喝冷水,都可能塞牙!
在大清朝的皇室之中,養育小主子的重任,幾乎都是乳母和保嬤們,一起完成的。
王惜月和年觀音,她們生下孩子之后,就沒喂過半口奶。
等她們出了月子,每天都要打扮得花枝招展,等著胤禑叫她們去侍寢。
胤禑畢竟是現代人的靈魂,他的三子二女,都被養在身邊,分別安置于正院的各個小院內。
下衙之后,胤禑第一件事情,就是陪閨女玩耍,抱著兒子啃幾口。
親子關系,必須要好,而且,不能溺愛。
否則,將來胤禑若是登上了權力的頂峰,康熙和胤礽之間的悲劇,還會上演。
康熙二廢太子之后,死活不肯再立新太子,就是因為,他徹底想明白了其中的邏輯。
無論是誰,只要坐到太子的位置上,最終的結局必定是父子相殘。
如果,威廉二世按照祖父威廉一世的治國方針,持續性的走下去,德國很有機會統一整個歐洲。
等胤禑熬死了老四后,他已經四十歲出頭了,還能奮斗多少年?
所以呢,提前培養出良好的親子關系,把兒子們教育好,讓小崽子們真心認同,并沿著他指定的工業化之路,持續進行下去。
事關國運,絕不可等閑視之!
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都證明了一個規律:人亡政息。
春天剛過不久,康熙便下了旨,準備啟程去熱河避暑。
胤禑得知了消息之后,不由微微一笑,著名的斃鷹事件,已經拉開了序幕。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一個事實,斃鷹事件,激化了康熙晚年的儲位之爭。
ps:今天兩更,這是第一更!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