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向陽面試了幾個年輕人,最終選定了三個:王鐵柱、劉福和張小虎。三人都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機靈活潑,學東西快。
李向陽給他們講解了工作內容和注意事項:"你們主要負責收購和初步處理,每天早上在收購站等著,有村民送貨來就收下,登記好,然后按我教你們的方法處理。
幾個小伙子連連點頭,表示一定好好干。
李向陽交代完工作,又拿出紙筆寫了收購價格表,掛在了收購站最顯眼的地方。
"這樣一來,就算我和二狗不在,你們也能按照價格收購了。"李向陽對三個新人說道。
王鐵柱撓了撓頭:"李哥,要是遇到價格表上沒有的東西,咋辦?
"那就先別急著收,等我或者二狗回來再定價,"李向陽思考片刻,補充道,"不過要是貨主著急,你們就記下他家住址,說我們會上門去看。
三人連連點頭,表示明白了。
站在收購站外,李向陽看著這個由幾根木頭撐起來的簡易棚子,心中滿是感慨。這小小的棚子,承載著他對未來的期望,是他適應新時代的第一步嘗試。
"向陽哥,"王二狗走過來,打斷了他的思緒,"咱們得想辦法讓更多人知道咱們收山貨的事兒。
李向陽點點頭:"沒錯,得去各個村子宣傳一下。
在這個沒有網絡、電視剛剛普及的年代,最有效的宣傳方式就是走村串戶,面對面告知。
次日一早,李向陽和王二狗分頭行動。
李向陽騎著自行車,帶著幾張寫好的告示,前往東邊的幾個村子;王二狗則負責西邊的村子。
李向陽的自行車后座上,綁著一個裝著喇叭的木箱,這是他昨晚臨時做的簡易"廣播設備"。
"收山貨嘍!收皮子、收藥材,價錢公道!"李向陽一邊騎車,一邊用喇叭吆喝。
村里的大人小孩聽到喊聲,紛紛從屋里跑出來。
"小兄弟,你們主要收啥啊?"有人好奇地問。
李向陽停下車:"只要是山里的東西,基本都收。兔子皮、狐貍皮、水獺皮,還有人參、黃芪、黨參這些藥材,當然還有鹿茸、熊膽這些稀罕物。
"那收購價格怎么算?"又有人問道。
李向陽從口袋里掏出幾張紙:"這上面都寫著呢,各位可以看看。要是有貨的,明天就可以送到我們小梁村的收購站。
就這樣,李向陽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宣傳,到了中午時分,已經跑了四個村子。
腹中饑餓,他找了個小賣部,買了兩個饅頭,就著咸菜吃了起來。
"小伙子,你是小梁村的李向陽吧?"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走過來問道。
李向陽連忙站起身:"是我,大爺有什么事嗎?
老人笑呵呵地說:"早就聽說你打獵的本事不錯,今天一看果然年輕有為。我這有兩張獾子皮,你看值多少錢?
李向陽接過老人遞來的皮子,仔細檢查起來。這兩張獾皮處理得很粗糙,邊緣有些破損,但總體來說還算完整。
"大爺,這兩張皮子處理得不太好,但我還是按正常價收了。
李向陽給出報價,老人臉上露出喜色:"這價錢比我想的還高呢!謝謝你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