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半個小時,記者們在廠里拍攝了生產流程,還對李向陽進行了專訪。
"李總,您覺得這個項目的前景如何?"記者問道。
"我對前景很有信心。"李向陽面對鏡頭,"農產品深加工是大勢所趨,咱們縣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只要做好了,前途無量。
"聽說有外地公司也在搞同樣的項目,您怎么看待競爭?
李向陽笑了笑:"競爭是好事,能促進行業發展。但我相信,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最終會勝出。
采訪結束后,記者們離開了。李向陽卻若有所思。
這個時候來采訪,時機太巧了。是純粹的巧合,還是有人故意安排的?這些都要等等才能看出來。
第二天,縣電視臺的新聞播出了。報道很正面,重點介紹了李向陽的創業歷程。
但讓李向陽意外的是,報道中竟然也提到了金源實業的項目,而且用詞非常中性,給人一種兩家并駕齊驅的感覺。
"這不對勁。"馬慶福看完新聞后說道,"按理說,咱們是本地企業,縣里應該重點支持才對。
李向陽沉思了一會兒:"看來對方的能量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就在這時,縣里的劉建軍打來了電話。
"李總,恭喜啊,看到新聞了,工廠建得不錯。
"謝謝劉主任。不過我有個疑問,為什么新聞里也提到了金源實業?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下:"李總,實話實說,縣里的壓力也很大。金源實業那邊確實有些背景,我們也不好太偏向哪一方。
掛了電話,李向陽心情有些沉重。看來這場競爭比想象中更加復雜。
"向陽,咱們現在怎么辦?"馬老三問道。
"該干什么還干什么。"李向陽斬釘截鐵地說,"二狗打聽消息說對方是靠著這招讓很多新廠不得不高價買他們的廠子,賺了不少。如果是真的,只要扛得住,那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接下來的幾天,李向陽加大了生產力度。白天組織生產,晚上聯系客戶,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打通了南方渠道。
"李總,你們的產品質量確實沒得說。"來自南方的陳總滿意地點頭,"我們決定加大采購量,這個月要兩萬罐。
兩萬罐,這對剛投產的工廠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李向陽毫不猶豫地接了下來。
"沒問題,保證按時交貨。
陳總離開后,李向陽立刻召集所有人開會。
"從明天開始,咱們實行三班制,確保24小時不停產。"李向陽在白板上畫著生產計劃,"質量絕對不能打折扣,寧可慢一點,也不能出次品。
老張舉手發言:"李總,設備沒問題,就是原料供應得跟上。
"這個我來解決。"馬慶福接過話頭,"我明天就去各個村子催貨。
就在李向陽為完成訂單而忙碌的時候,隔壁的金源實業也沒閑著。他們竟然開始在縣里大張旗鼓地招聘員工,而且開出的工資比市場價高出不少。
更讓李向陽意外的是,他們還派人到各個村子去收購原料,價格也比市場價高。
"向陽,他們這是要干什么?"馬慶福有些擔心,"這樣下去,咱們的成本優勢就沒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