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眼下改進后的結果,李向陽心中暗自慶幸當初的決定。
雖然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初期確實影響了一些效率,但現在看來,這種投入是完全值得的。
正說著,辦公室里傳來電話鈴聲。
李向陽快步走過去接起電話,是林志華打來的。
"李總,有個重要消息。"林志華的聲音透著興奮,"客戶對你們這批貨非常滿意,質量比預期的還要好。
"那太好了。"李向陽松了口氣。
"更重要的是,他們決定提前和你們簽署下一季度的合作協議。"林志華停頓了一下,"訂單量是十二萬套。
李向陽心中一震,十二萬套,這幾乎是現在產能的兩倍多。
"林老板,這個訂單量
"我知道你擔心什么。"林志華笑道,"客戶給的交期是四個月,而且允許分批交貨。他們說,寧愿等你們,也不愿意找其他供應商冒險。
掛了電話,李向陽陷入沉思。
十二萬套訂單,按照現在的產能,即使滿負荷運轉也需要五個月才能完成。看來,是時候考慮擴大生產規模了。
"胖子,叫上劉老師,我們開個會。"李向陽對馬慶福說道。
三人來到會議室,李向陽把剛才的電話內容詳細說了一遍。
劉萬山聽完,推了推眼鏡:"李總,按照我的經驗,擴大生產規模有幾種方式。
"您說說看。
"第一,增加設備和人員,擴大現有生產線。"劉萬山掰著手指分析,"第二,新建一條生產線。第三,在其他地方建立分廠。
馬慶福接話道:"我覺得第一種方式最簡單,投入也最少。
"不一定。"劉萬山搖了搖頭,"現有車間的空間有限,再增加設備會影響整體布局,反而可能降低效率。
李向陽想了想:"那新建生產線呢?
"這個可行,但需要時間。"劉萬山計算著,"從設備訂購到安裝調試,至少需要三個月。
"三個月..."李向陽皺起眉頭,"時間有點緊。
"還有一個辦法。"劉萬山忽然說道,"我們可以先通過提高現有設備的利用率來增加產能。
"怎么提高?"馬慶福好奇地問。
"再次招聘,降低工人工作時長,采取輪休制。"劉萬山建議道。
李向陽站起身來回踱步,腦子里快速計算著各種方案的利弊。
"這樣吧。"李向陽停下腳步,"我們采用階段性的策略。
"怎么說?
"先招聘采用輪休制,同時開始新生產線的籌建。"李向陽分析道,"這樣新生產線建成后,員工也能馬上投入生產。
劉萬山點了點頭:"這個方案比較穩妥。
馬慶福也表示贊同:"那我們什么時候開始招人?
"越快越好。"李向陽說道,"不過我們要提高招工標準,不能因為急需人手就降低要求。
下午,李向陽和馬慶福來到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發布招工信息。
消息剛一發布,就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李向陽的農產品加工廠在當地已經有了不錯的口碑,工資待遇也比其他企業要好一些。
第二天一早,工廠門口就排起了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