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英明白,這就是傳統手工業凋零的現狀。
晚飯后,太陽開始下坡了,羅母和小羅帶著杜紅英婆媳出了家門轉悠,一路上都看到有人在打麻葉,剝麻,也有不少的人和羅母打著招呼。
當然,更多的是那些婆婆大娘大姑娘小媳婦盯著杜紅英婆媳倆好奇的看,眼里全是八卦。
“羅大嫂,你家來客了哇?”
“來客了。”羅母也沒說是什么客,就笑著隨意的回應。
“你們羅老幺有福氣喲。”
這話杜紅英聽明白了:看來,她們是誤會了。
那啥……算了,也懶得解釋了。
這些人要是愿意聽解釋就不是村里人了。
正想著,就見鄭雅麗興奮的和自己比劃。
杜紅英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很好,落日余暉,夕陽晚照圖,很美的畫面。
鄭雅麗比劃著要她站在前方,她要給婆婆拍一組照片。
“好好好,拍。”
兒媳婦想要干啥自己都只好遷就她。
不就是當一個背景板兒嗎?這題杜紅英會,順從的站了過去,按照兒媳婦的要求擺著各種造型。
哎,這年頭,哄兒媳婦也不容易。
田間地頭的村里婦人們看出了點什么,紛紛交頭接耳。
“啞巴呀?”
“肯定是,不信你看嘛,一直沒說話,都是靠比劃。”
“可惜了,這么漂亮的姑娘是個啞巴。”
“哎呀,聽說小羅在外面給人當司機,人家城里姑娘要不是啞巴肯定看不上他。”
“就是,娶個城里的啞巴也挺好的,以后結了婚也變成城里人了。”
“娶個啞巴有啥好的,一輩子都說不到一句話,那日子咋過?”
“只要人家有錢就好了啊……”
杜紅英……你們聲音可以更大一點!
這些人啊,吃瓜都帶著酸味兒。
杜紅英看著一直拍照的兒媳婦就覺得:有時候耳朵聽不見也是一種幸事兒!
要不然會平添很多煩惱。
羅母和小羅也聽見她們說的話了,羅母就要上前理論。
“羅嫂子,別管那些,我們去前面看看去。”杜紅英發現他們村口也有一條小河:“這河是流向鎮子邊上的那條嗎?”
“是的,我們這兒是上游,鎮子上是下游。”
“蠻好的。”
上游的水不是很大,以淺灘為主,很多小孩子在里面戲水。
鄭雅麗連忙去拍那些孩童歡樂的照片
“我們小時候也經常跑這里來玩兒。”看著河灘這一幕小羅感慨萬千:“一晃眼工夫就長大了。”
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啊!
真讓人懷念。
“小時候他們調皮得很,經常往這兒跑,一個晃眼的工夫就找不到娃娃了,又拿著黃荊棍兒來請他們。”
杜紅英……原來每一個小孩子都有完整的童年!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