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胡博士端著剛剛沖泡好的咖啡,一屁股坐在辦公桌前,打開了桌子上的電腦。
她移動著鼠標,點開一個加密文件夾,伸出纖細白嫩的手指,有節奏地敲打著密碼。
雖然她如今所在的部門可以說是夏國最為安全的幾個地點之一,沒有人敢打她電腦的主意。
但這是她的工作習慣,身為一名心理學專家,保護咨詢對象的隱私是最基本的要求。
當然,她也知道自己是在做表面功夫,在這個部門工作是不能有隱私的,尤其對方還是重點關注對象——《寶可夢世界》的內測玩家李想。
胡博士看著電腦屏幕上那張帥氣的照片,內心又一次發出感嘆。
沒想到在這種部門也會有帥哥,而且李想的運氣還相當不錯,竟然抽中了那款游戲的內測資格。
盡管這個內測資格大概率是游戲官方贈送的,可是安全部門這么多人,為什么就偏偏抽中了李想呢?
難道那個神秘的游戲官方也看臉嗎?
那自己有沒有機會抽到內測名額,畢竟她自認為外貌不差。
胡博士搖了搖頭,不再想這些有的沒的,適當擴散思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不能一直胡思亂想。
她端起杯子抿了口咖啡,舌尖感受到苦澀的同時,精神也得到了集中。
放下杯子,她點開了李想的心理檢測檔案,新建了一個空白頁。
她沒有看桌子上的手寫記錄,而是在腦海里回想著自己和李想的談話內容,遲遲沒有打出第一個字。
空氣凝滯,彌漫著咖啡的微焦氣息,電腦屏幕散發著冷白的光,映亮了她緊鎖的眉宇和鼻梁上滑落半寸的眼鏡。
過了一會兒,懸停在鍵盤上方的雙手終于落下。
伴隨著清脆又急促的敲擊聲,屏幕上的光標不停地跳躍,敲打出一行行冷靜且準確的文字。
【心理檢測報告(十一)
檢測對象:李想(游戲昵稱:沒有理想的咸魚)
檢測背景:基于檢測對象在虛擬現實游戲《寶可夢世界》中的行為數據及心理狀態反饋,結合其任務日志與實時訪談記錄。
一、情感投射分析
觸發機制:
替身身份催化:卡琳娜將對象視為已故戀人“艾克”的替代品,其矛盾行為(施虐傾向/脆弱依賴)引發對象保護欲。
投射心理強化:對象或將自己的特征轉移到他人身上,即將自己希望擺脫困境的愿望投射到卡琳娜身上,但是對象的現實生活并沒有遭遇困境,受到此心理的影響概率極低。
道德滿足感:絕大多數男性內心深處都會有保護欲、征服欲以及對于“純真”與“救贖”的向往,再加上檢測對象本就擁有較強的正義感,因此產生了憐憫心理和救助想法。
情感表現:
生理反應:對象承認目睹卡琳娜流淚時情緒有所波動,游戲中角色出現耳尖泛紅、視線回避等體征。
而且在提及卡琳娜的名字,以及他們相處的細節時,對象時而露出笑容,時而表現的較為緊張。
心理反應:根據談話內容,檢測對象對于卡琳娜的印象似乎出現了好轉,從一開始的厭惡,逐漸轉變為可惜和遺憾,同時對卡琳娜的遭遇產生共情。
行為矛盾:雖然對象對卡琳娜的觀感發生了變化,但是在行為上卻仍然保持距離,比如在擁抱時身體僵硬,感受到不自在,回避卡琳娜的親吻,這些行為可以證明對象本能抗拒親密關系。
二、任務優先級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