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自我定位:
對象反復表明角色行為不等于現實立場,將卡琳娜定義為關鍵任務的跳板,并且始終扮演著分析組賦予的人設。
根據對象的任務描述,以及其他兩位內測玩家提交的資料來看,對象接近卡琳娜更多是因為臥底任務的戰略價值,而非情感需求。
風險決策的冷靜判斷:
面對卡琳娜懷疑時,立即啟動“萊恩介入”計劃,將危機轉化為刷好感機會。
利用萊恩的威勢,將門羅等人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并且放任卡琳娜戀愛腦,從而掌握教會權力。
三、潛在風險提示
移情混淆預警:
對象對卡琳娜的遭遇產生短暫共情,可能誘發對象拯救者情結,需警惕長期扮演引發的移情效應。
身份維持成本
教會內權力攀升需持續演戲,由于《寶可夢世界》這款游戲過于真實,可能加劇現實與角色認知割裂。
四、建議
維持當前策略:允許對象繼續利用卡琳娜的情感推進任務,但每日都要進行心理檢測。
強化認知訓練:對象在接受訓練時形成的“任務至上”思維可以壓制情感波動,建議繼續鞏固這一認知。
同時向其強調游戲和現實的區別,豐富對象的現實生活,防止對象產生認知混淆。
預案升級:若對象和卡琳娜好感度突破閾值(如對象主動犧牲任務利益維護她),立即啟動強制干預程序。
五、總結
對象對npc卡琳娜產生淺層情感投射,但認知清醒、任務優先級明確,未出現實質性心理偏移,仍然對組織抱有極高的忠誠,以完成任務為首要目標。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象接觸游戲的時間并不長,內心情感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若是長時間游玩,有可能傾向于游戲......】
胡博士的雙手再次頓住,沒有將腦海里浮現出的那句話打上去。
她知道自己如果寫上那句話,就算部門不會阻止李想登陸游戲,也會加強對他的監管。
而那句話只是自己的猜測而已,并沒有可靠的依據,所以她陷入了猶豫。
報告前面的內容都是根據客觀事實寫出的心理推論,最終的結論卻是她的主觀想法,這不太符合報告的要求。
然而心理學和其它學科不同,本就注重意識和精神,自己的結論也是基于事實的推測,好像也不是不能寫。
胡博士糾結不已,干脆不再往下寫,雙手離開鍵盤,身體微微后仰,陷入寬大的椅背。
“唔~”
她發出一聲輕微的呻吟,伸出手用力按壓著發脹的眉心,眼鏡被推到了額頭上方。
“麻煩,真是麻煩,早知道就不答應老師的邀請,加入這個部門的分析組了。”
“這里幾乎每天都要加班,那幾個老爺子恨不得把游戲里每一個npc都揉碎了分析。”
“哎,我這幾天一直熬夜,皮膚都變差了,我可是靠臉吃飯的,以后還得用這張臉讓咨詢對象卸下心防呢。”
胡博士的手指在臉頰上輕撫,嘴上還不忘小聲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