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天象時辰,實在有太多能講的地方。而作為入門,張承負只是再次強化了時間的概念,把時辰相關的字詞教授出去。這十二時辰加上俗稱,30來個字,估計得教三天,還得讓小組內的童子們互相幫著學才行。
太陽的斜影越來越短,直到過了“午時”,又開始變長。一日兩頓,中午自然沒得吃。童子們只能餓著肚子,練了會靜坐。接著,“未時中”下午兩點,開始學習術算。
這幾日的課程是互相聯系的,既然教了日冕的時間,那術算就是計算時間的加減,還有學習圓盤的角度。兩位數的加減,要仔細算,要求都學會。至于圓的角度弧度,不過是先教個簡單的概念,有印象就行。
一天匆匆過去,到了酉時初下午五點,就又是童子們高興吃飯的時候了。而張承負擦了擦額頭的汗,正想著晚上再教點什么新的歌謠,或是給“弟子們”講講歷史故事,卻看到大師兄馬元義笑著來了,還帶著二師兄唐周。
“承負,你這童子營的營頭,可是當得熱鬧的很吶!師父有時候,還會從祠廟中出來,遠遠地看上兩眼…”
“是極!我也來看看,這吃了這么多糧食的童子營,到底是什么模樣?…”
“啊!元義師兄!唐周師兄!…”
張承負連忙行禮,兩位師兄也隨之還禮。三人一起在營中溜達了會,看著童子們一組一組的吃飯,高道奴拿著根短木棍維持著秩序,又打了個招呼。這一圈看下來,馬元義與唐周對視了一眼,神情中都有了些驚異。
“太平黃天!承負和道奴,訓練的有模有樣啊!”
“嗯,確實是有些章法。倒是不枉吃了這么多糧…”
“比不得大師兄手下的門徒…”
“哈!元義,小師弟心氣高著呢!還想和你那批持杖的精銳門徒比較!”
“哈哈!假以時日,也不是沒有可能嘛!畢竟這些童子還小,精神頭也不錯。嗯,就是瘦了點…”
天色還亮,三人從童子營里走了出來。馬元義從隨行的門徒那里,拿來一把八斗的獵弓,還有二十根骨箭,笑著遞給張承負。
“喏,你找我要的獵弓。你這從來沒摸過弓的,怎么突然想起來,要學弓箭了?”
“.我之前摸過一把弓,試了試,感覺可能自己應該會射箭…”
“會射箭?…”
聽到這,馬元義與唐周面露驚疑,小師弟是農戶出身,師父撿他的時候才十歲。他們都是看著小師弟長大的,這小子學沒學過弓箭,他們還能不清楚嗎?難道是?…
唐周若有所思。他笑著拉住張承負的胳膊,就往祠廟中走。
“來,跟我來!我庫房里有個草人,元義的門徒處有個操練的土場。去那里射兩箭看看!”
“不錯!就去我那里的土場,練一練看看!”
張承負拗不過,只得跟著兩位師兄走。馬元義帶的八百精銳門徒,在祠廟外有個正式的營地。這八百人表面上練得是棍棒,實際上棍棒插上槍頭,就變成了軍中的短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