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祭禮的中心,張承負一邊急促祭舞,一邊看著眾人發自內心的呼喊,哪怕是三位出身士族、小吏的師兄,都一樣虔信到癲狂。這一刻,他的心中滿是震撼,對漢室必然注定的滅亡,深信不疑!
“天象證明氣數,失德失去天命。土德代火德,黃天代青漢!…”
“這種讖緯預言般的口號,若是由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喊出,就此流傳天下…那么,大漢的人心喪盡,就只是時間的問題!這是對漢室的合法性,發動了最為致命的一擊啊!”
兩漢承接先秦上古,以五德始終的天命,作為漢室統治合法性的源泉。而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眼中,“天命”的象征,就是“天象”與“讖緯”。所以,天命的更替,也必然是通過“天象讖緯”來實現!
當大賢良師在冀州巨鹿,用自己一生的性命與威望,喊出“五德更替、天命更迭”的“讖緯”…那它的影響力,絕不僅僅在于底層的百姓,更會在中層識字的豪強官吏間流傳,甚至傳到上層研究天象的世家大族與藩王心中!
這樣的符合天象的“讖緯”,不僅底層茫茫的百姓會相信,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和豪強,同樣也會相信!而這,就是對大漢統治來說,最為可怕的事情。
人心所向,大廈筑起。人心所背,帝國崩塌。漢室的武德尚未衰微,但人心卻先武力一步,早已喪盡了。
僅僅在黃巾起義數年后,黨人王芬就敢圖謀廢帝,廢一位在帝位上呆了二十年、正當壯年的皇帝!而當董卓入京,一個區區的中郎將,就敢妄行廢立之事,還圖謀成功了!這些人心中所想、所信、所憑借的依據,與其他人心中的相同,其實并無其他,就是這天象與讖緯,就是太平道喊出的“天命更替”而已!
“數十萬黃巾的血,只是讓這一句讖緯流傳天下,讓所有人都聽到了耳中…而此時,這一句大賢良師喊出的讖緯,便是對漢室合法性最徹底的打擊,是給漢室掘墓,挖斷樹根的那一鏟!…”
想到這,張承負渾身震顫,巫鈴紛響。他跳起的祭舞越發如鬼似幻,就像踏過了華夏數千年的滄桑,見證了人間的興亡苦難。
“天道代序,五德更興;黃天代青漢,太平應而至。這就是注定的天命!天命不可違,天數必然至…”
“魂兮歸來!太平道告汝冤屈!魂兮歸去!太平道引汝歸路!…魂兮歸去!太平道引汝等入黃天!…”
祭壇上的大賢良師佇立著,吟唱著,把一張張寫滿宣告的符紙,燃燒告祭給死去的災民,告祭給冥冥的黃天。他在告訴所有的人,所有活著的,或者死去的人,告訴他們“漢室將亡”。而后,這就會成為流傳的“讖緯”,成為注定的“天數”,更成為傾倒的“人心”!
祭祀的歌聲蒼涼茫茫,從墳丘響徹巨鹿的原野。當“招魂”、“對談”與“告祭”結束,最后的“安魂”就隨之而至。
祭壇上,大賢良師再次聲音低緩,山丘上的童子們也唱出最后的祭曲,送歸來的魂魄,去往安寧的黃天。
“魂歸太平,魄歸黃天,不入孤冢,不墮鬼門。
黃天在上,太平在人,與我同道,永得安寧!…”
“魂兮歸去!無饑寒病死之苦,無官賊豪奪之害,入太平的黃天,永得死后的安寧!~~”
夕陽已經落去,夜色蒼茫而至。三千鄉民、八百門徒、五百童子,都圍繞著長出荒草的墳丘,圍繞著祭壇上的大賢良師與“巫者”們。所有人重復著最后的祝禱,說著說著,就聲音哽咽,泣不成聲。
“魂兮歸去!無饑寒病死之苦,無官賊豪奪之害…”
“愿入太平黃天,永得安寧!~~”
“愿太平!~~”
歌聲縈繞,回音繞墳丘不絕。數千百姓伏地痛哭,哭聲哀哀,哭盡生民之苦。而當這一場祭禮的哀哭之后,他們的哀傷會深藏,迷茫將淡去。當恐懼知曉了原因,看清了前路,就會化作心底的憤怒。而憤怒所向,無非是以卑賤的螻蟻蛾賊之軀,死中求活,為大漢掘墓罷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