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氏的詢問?嗯,耿氏也想問讖緯?…”
聽到這一番提問,張角沉吟片刻,若有所思。
如果說,大漢朝廷是一顆高聳入云的神樹,籠罩著整個九州,那么各世家大族、地方豪強,就是一顆顆或大或小的巨木,也在一州一郡一縣,投下自己的陰影范圍,畫出自己的根系領地。
大漢承襲秦制,一向法度森嚴。然而,這森嚴的法度,也要看是對誰。如果是對郡縣鄉中的小民,那這法度就如密不通風的羅網,就像柳弓所面對的那樣,幾乎無處可逃。但要是面對世家大族、地方豪強,進了他們的陰影范圍,火光可就照不進了。
往遠了說,之前被兩次黨錮的黨人名士,哪怕有不少被宦官把持的朝廷安上了重罪,要殺之而后快。但他們只要逃出洛陽,逃出司隸,只要往世家大族的地盤一躲,官府就基本抓不著了。洛陽朝廷的許多抓捕令,在州郡地方上根本執行不下去。
往近了說,大賢良師張角以“妖言惑眾”,兩次被告到洛陽朝廷,直到三年前靈帝大赦天下,才算消了罪。但哪怕大賢良師頭上頂著通緝,也依然能在冀州各郡傳道,遇到的官吏士族盡數恭敬行禮,并無任何人動手抓他。而后面江東的神仙方士于吉也是一樣,無人敢抓,直到逼得孫策自己動手,還得了個“暴虐橫死”的身后名。
大漢官府對各地的統治力,是要靠地方的世家大族來實現的。朝廷的命令世家大族們支持,就能一切順利,反之亦然。而這些世家大族們,都有著自己的利益,有著自己的想法。某些格外粗壯的“巨木”,甚至會想著更進一步,把“神樹”取而代之…
太平道在冀州的傳道,傳播的天命更替理論,矛頭直指靈帝和漢室。然而,太平道卻總能在冀州刺史部,得到明里暗里的庇護,還有黨人士族們有意的推波助瀾。這背后的東西,其實細思極恐。
“是的!老師,光武皇帝以‘讖緯’得了天下。這‘讖緯’就是天命!耿氏雖然不敢妄求‘天命’,但也想更多些了解。畢竟,耿氏祖上,好畤侯與隃糜侯,就是搭上了光武帝的天命,才能一門兩侯,甚至名列云臺二十八將。若是天命有變,耿氏能提前看清,那自然是大有裨益!…”
偏殿之中,師徒之間,辛茂安也不再繞彎,坦誠的開了口。耿氏的這700斛糧食,可不是白借的。就像“算命”一樣,總得拿出對方想聽到的結果,才能讓人家滿意。
張角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無奈一笑,神色一肅,幽幽開口道。
“黃者土德,中者天下,中黃者,承天應命,代火而生。中黃是中央土色之位,代表黃德,居天地四方之中。”
“太乙者,為天帝之位,道經中稱‘太一生水’,是天地之始。”
“因此,中黃太乙天帝,便是主宰天地秩序的正神,也是楚地曾經的‘東皇太一’。”
“炎漢以火德而興,位在南方赤帝。而彗星墜落于南方,日食顯于太陽,災疫四起。這天象更替的天上,便是赤帝讓位于黃帝,青天讓位于黃天!而天上感應在人間,就是‘君失其德,天下無平,饑饉而災異生矣’…”
“啊!原來如此…這就是‘中黃太一的天命’?君失其德…果然!皇帝失德,天下將有大變!…”
聽到這一番契合時代的解釋,辛茂安渾身大震,就像聽到了最了不得的“天命”。他壓抑著內心的激動,看了看左右的師兄弟,不自覺的壓低了聲音。
“老師,請問這‘五德始終的更替’,又如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