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他說,不能收他的馬。我是太平道的。他說無妨,太平道也沒關系。我又說,我是大賢良師張角的親傳弟子。他頓時就沒話說了…”
聽到這番描述,張承負揚起嘴角,忍著笑,又問道。
“然后呢?道奴,你最后怎么又收了別人的馬?還是兩匹?”
“噢!他請我喝酒吃肉,看起來是個豪氣的人物,又帶著一支商隊…于是,我想了想,就告訴他,我和師弟手頭緊,太平道里糧食不夠,要出來換些。問他要不要,大賢良師親手抄寫的《太平經》?我手里有兩本,只要換一百斛糧食、十輛牛車。我還能再貼給他幾十貫銅錢…”
講到這,高道奴扯了扯頭發,有些不解。
“聽說太平道缺糧食,有大賢良師親手抄的《太平經》,我這同鄉驚訝的很,然后欣喜若狂!他當場就答應下來,還說不用我貼他銅錢。這一百斛糧食、十輛牛車,就是請一本《太平經》的贈禮。對!他只要一本,真是奇怪…”
“另外,他還額外贈了兩匹好馬,我和你一人一匹,說是什么見面禮。以后再從巨鹿郡過,必然會帶上薄禮,親自來莊子拜訪什么的…”
“啊?他是說‘請’一本《太平經》?”
“對!是‘請’一本。我把書給他,他很是恭敬的拜了三拜,才接過去。有些奇怪…”
聞言,張承負以手扶額,一時無言。他只是稍微想想,就明白這商隊首領會錯了意。本來是他和道奴兩個私下賣書,買些糧食補充莊子。結果這一番操作,倒變成了靠著太平道的情面,來‘賣書’了。
太平道在冀州影響極大,巨鹿郡又更是太平道門的大本營,門徒信眾極多。眼下災亂四起,到處都不平靖。對方這“請”上一本書,實際上就是在與太平道交好,求一份過路的保障,必然會到處宣揚…
“哎!道奴…這番是瞞不過去了。等回頭師父問起來,得想想怎么說。”
“啊?師父問起來,就如實說唄!賣符書救人,讓莊子里的童子和丁壯吃飽…不就是我太平道的宗旨嗎?師父肯定不會說什么的!”
高道奴一臉純粹,理所當然的回答道。旁邊的張承負默了默,笑著點頭。
“道奴,你說的不錯。就如實告訴師父!再找他老人家要一本符書來…”
“嗯!…哦,對了!我這同鄉臨走的時候,還對我說。說我天生巨力,棍棒也練的嫻熟,但離那些真正厲害的驚世人物,還是差了一層…他說,若是我以后有了時間回鄉,可以去涿郡尋他。他知道有個武藝厲害的俠士,就在涿郡鄉里!…”
“涿郡鄉里,武藝厲害的俠士?”
張承負怔了怔。常言道“窮文富武”,要找個真正厲害的武藝名家,可是難得緊。那些名聲在外的名家,若是沒有豪族的身份,幾乎是無法拜師的。他們更不可能收黃巾門徒,因為太平道本身,就相當于一個師門了。有師父你還來拜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