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太平道傳道的法門,“行醫濟世”,在東漢初逐漸成體系。
“黃天當立,太平將臨。天地革運,世當新治。百姓修德,萬方歸一。大道不遠,在人一念;太平不難,在人一行…棄爭斗,息貪欲,男女相敬,父子相親,上下和順,鄉里無訟,是為黃天之法。愿諸眾生,各存慈心,各行義道,共成天地清寧之世!…”
這是太平道追求的目標,“建立黃天”,由漢末張角三兄弟傳道中提出。而從最初的道家信仰,到醫術手段,再到政治理念…
四百年道門孕育與興起,吸納了浮屠佛教傳入的理念,卻又比佛教更務實,深深扎根在鄉間黔首中,這才有了今天漢末的太平道!
張承負專心聆聽著、念誦著,從這《太平道》的經義中憶起了許多,想做的更多!
這一刻,這些切合時代的太平經義,洗滌著他內心的殺氣,也像是一把鐵錘,把他鍛打成更堅定的鋼鐵…直到眾渠帥門徒念罷,誠意發自肺腑,齊齊祈禱。
“黃天在上!愿太平!~~”
張承負這才伏下身體,渾身感受著火盆的溫暖,向上首的兩位大醫稽首行禮。
“愿太平!!…”
有著信仰的集體,總是令人難忘。像是每個人都能袒露心扉,放出光與熱。這光芒能夠互相疊加,像無數火把照亮原野,也像無數人呼出的熱氣,將千年的冰雪融化!
而后,它又像沒有頭疼的醉酒,能讓人肩膀靠著肩膀,安心的、放松的沉眠。這就是同道!一夕感受,畢生難忘。縱然,最后分道揚鑣…
“仲弟,何為我太平道的同道?”
“兄長,能尊太平之義,思救萬民者,就是我等同道!”
大賢良師張角輕輕頷首,默然不語。他坐在東岳帝君像下,正對著火盆。火光明滅,照著神像靜穆的臉,也照著他深邃的眼睛。
他望著空蕩蕩的大殿,夜色深沉如墨,火光搖曳如炬。大殿中人聲散去,渠帥們都去了廟內的大小偏殿,帶門徒打地鋪歇息。
殿中唯有張寶一人,目光炯炯。他注視著兄長張角,神情肅然,沉聲問道。
“兄長!今日殿中與渠帥會談,定下甲子年起事的方略,以大野澤到泰山為中心經營…你為何要改變,我們原定的計劃?”
聞言,張角沉默很久,才平靜問道。
“仲弟,我們原定的計劃,是什么?”
張寶身形筆挺,深吸口氣,聲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含而不放的驚雷!
“原定的計劃,自然是:‘外聯士族,內結宦官,刺殺皇帝!’然后,無論成與不成,‘荊州黃巾自南陽北上,豫州黃巾過潁川西去,冀州黃巾從河東南下,三路黃巾會攻洛陽!’…”
“而只要洛陽一破,那這腐朽的朝廷與皇帝,就會徹底被推翻!我等追求的黃天之道,也會降臨世間,開天下的太平!…”
這震撼人心的計劃、無與倫比的大手筆、宗教信仰般的志向,此時在殿中說出,仿佛讓火盆里的火焰,都剎時暗了一暗,再驚的跳動起來!
可東岳神像下,張角依然神色平靜。他看著張寶的眼睛,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