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人,都是從太醫院抽調來小青村醫館輪值歷練,增長見識的。
“就以你們十個為主。再加調兩個館里的老伙計幫襯。”馬淳吩咐起來,“所需米糧藥材,回頭去找賬房,從徐國公府內賬支取。一應開支,記府里的帳。”
他強調道:“對外,就用太醫院的名義,去城門口設棚施粥舍藥。”
年輕的太醫學徒們聞言,臉上均露出不同程度的驚訝,隨即便是肅然。
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太醫院掛名施賑,是體面,也是責任,壓力自然也在太醫院那邊。
而徐國公自掏腰包,承擔所有開銷,卻把官面的名聲給了太醫署。
這舉動,既是擔當,也是對他們這些“借調”人員的變相保護。
一個圓臉年輕的太醫學徒忍不住低聲詢問:“國……馬院判,如此善舉,為何不……”
他想問為何不名正言順地以國公府或醫館名義,這樣民心自然歸附。
馬淳看了他一眼,簡單回了一句:“樹大招風。”
這四個字足以點明所有利害關系。
國公爺私下施恩賑濟是菩薩心腸,國公爺廣開醫館接納災民便是“邀買民心”,徒增不必要的麻煩。
讓名義上的太醫院出面,一切便順理成章,阻力最小,效果反而可能最好。
最重要的是,能真正,持續地幫助到那些災民,而不會因過度招搖導致不可控局面。
至于花費,他馬淳還真不缺這點米糧錢。
小六站在一旁,聽得心潮澎湃。
他看著師父的側臉,只覺得那身影在冬日微薄的陽光下,散發著難以言喻的光輝。
不是權勢的光芒,而是一種厚重如大地、深沉如淵海的東西。
菩薩渡人,也不過如此了吧?
師父胸中揣著的,是比普度眾生的菩薩更具體,更艱難也更無畏的擔當!
是在這混沌濁世里劈開一線生機的力量!
這份恩德深重,百姓不知情,他小六記在心里!
“師父放心!六子都記下了!”小六用力點頭。
馬淳沒再多言,對眾人點點頭,便準備抬步向醫館內走去。
此時,原本在醫館門口圍攏著的那些村民,似乎也終于鼓起勇氣,集體涌了上來。
為首的正是那花白胡須,精神還算矍鑠的小青村里正。
里正帶著滿面紅光和一幫村里有頭臉的老人,商戶,齊齊抱拳作揖。
“國公爺!馬老爺!”里正的聲音洪亮,帶著掩飾不住的感激和欣喜。
馬淳停下腳步,有些詫異地看著他們這一群。
之前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身份的時候,叫小馬大夫。
可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就叫馬老爺。
他無力去阻止什么。
只是有那么一瞬理解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閏土。
兒時懵懂,才不計較身份。
一旦長大,明白了階級之差。
那份謹小慎微就會立刻涌上來。
這不是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