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端起茶壺,倒了四杯茶水,“青禾,你不是想交流種植經驗嗎?趁著上菜的功夫,正好向李叔和李哥請教。”
李哲擺手,“請教不敢當,可以一起討論、交流。”
周青禾也不客氣,開口就問,“李哥,您家黃瓜是暖棚里種的吧?”
李哲剛到崇文門菜市場那會,因為摸不清狀況,人地生疏,沒有說黃瓜是自己種的,也是為了日后方便漲價。
到了全聚德那邊,情況不同,又是另外一個說法。
不過,考慮到周青禾和菜市場的關系,他也不會承認,“黃瓜是在暖棚里長得,可不是我種的,我就一菜販子,掙點跑腿錢。”
“誒,那暖棚燒煤取暖可得花不少錢吧?”
“這我就不清楚了。”李哲話鋒一轉,“周同學,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說。”
周青禾喝了一口茶水,潤潤喉,將對孫濤說的那些話,又重復了一遍。
聽到周青禾想在自家大棚種蘑菇,李哲很是意外,蘑菇和其他蔬菜的種植有區別。
在李哲的印象里,大營村只有朱益民種過蘑菇,他還特意去參觀過,收益確實不錯。后來,他也嘗試過少量種植,但因為經驗不足,滅菌消毒沒做好,導致滋生雜菌,大部分蘑菇被污染。
另外蘑菇對菌種的依賴很強,劣質的菌種出菇率很低,甚至可能絕收,李哲也沒有辨別經驗,后來就放棄了種植想法。
李哲問,“你以前種植過蘑菇嗎?”
“我大二就跟著老師種,老師都是動嘴,從挑選菌種、配置養料、消毒滅菌、接種管理都是我操作的,整個種植過程我都熟悉。
我這次種的是最新研究出來的高產量平菇母種,抗菌強,保證能賺錢。”
李哲喝了一口茶水,“你能弄到多少菌種?生長周期是多久?蘑菇的具體產量是多少?最好能寫一份詳細的計劃表。我讓人帶回去給菜農看,如果他覺得合適,明天可以帶你去參觀暖棚。”
周青禾打開隨身的背包,從里面拿出一沓子資料,“我都已經寫好了,你拿去看吧。”
李哲打開資料翻看,第一頁還沒看完,包間的門被打開,服務員端著盤子進來,第一道菜木須肉。
孫濤讓服務員放到老李面前,“李叔,你嘗嘗這黃瓜好吃不?”
老李原本還想夾片肉,別人稀罕黃瓜,他家可不缺,但孫濤都說了,他就將肉片和黃瓜夾在一起放嘴里,“嗯,人家炒的肉片真嫩,黃瓜也脆生,好吃。”
孫濤笑道,“嘿,那指定錯不了,這黃瓜就是咱家的,我今兒個早上才騎著三輪送到飯店后廚。”
李哲吃了一口木耳,“你昨天不是還抱怨東單市場的黃瓜不好賣了?”
“前兩天東單市場確實有點賣不動了,可不是咱的黃瓜不好。東單市場那邊買菜的都是附近居民,也就是嘗個鮮。我就想著找個新渠道。
正好我一發小在這個餐廳干廚子,我就托他幫忙聯系,昨個晚上才把這事敲定,今兒個也是頭一遭送菜。”
老李問,“他這一天能用多少黃瓜?”
“五斤。”
“你給他的價格是多少?”
孫濤磕絆都沒打,“七塊一斤。”
“挺好的,往飯館送要比自個賣省事。”李哲在擴展自己的直營銷售渠道,但他不會搶中間商的渠道,孫濤把黃瓜賣出去,最掙錢的還是自己。
他也不擔心這些中間商會搶先拿下銷售渠道,因為他們壓根沒有這個能力。
李哲看中的是全聚德這種需求量大的銷售渠道。
孫濤的進貨量是兩天30斤,一天只有十五斤,根本沒有能力供應全聚德,其他中間商就更不用說了,每個人每天只有幾斤的供應量。
李哲還是那句話,有錢大家一起賺,盤子越大,生意越穩,銷售渠道越多,菜價越高。
周青禾不是女主。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