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哲,是廊方蔬菜合作社社長。”李哲回應了一句,提前打預防針,“我們合作社的黃瓜都是從暖棚種出來的,種植難度特別大,成本也高,要賣到7塊一斤才不賠本。”
韓建國沒有還價:“價格我接受,我每天從你這兒訂200斤,只有一個要求——優先供給最好的黃瓜。”
“喲,您用得了這么多嗎?”
“我們店15000平米,您自個兒算!”
“韓經理,我特別想跟您合作,但黃瓜的種植難度大、產量不高,您要的量我真供應不了。”
李哲現在一共種了三批黃瓜:第1批是沒建大棚時就開始育苗的,第2批是在李哲大棚建好后種的,馬上就能采摘。這兩批黃瓜的采摘量能到200多斤,但問題在于——李哲現有的供貨渠道已經吃下130斤,最多還能拿出100多斤對外銷售。(查過大量資料,數據沒問題。)
但這一百多斤黃瓜他不想輕易賣,他還有用。
韓建國有些坐不住了:“李哲同志,我今天是帶著誠意來的。只要黃瓜品質沒問題,以后咱們能長期合作!”
李哲故作為難:“我也是真想跟您合作,但我之前和別人定了合同,有固定的供貨渠道。要給您供貨,就得斷了他們的貨源,我也為難。”
韓建國說道:“這樣吧,我給您7塊5一斤的高價,您把黃瓜賣給我,既能多賺些,也能給其他收購商一個交代。”
李哲搖頭:“那不成!我們都是統一價,給您高價不是把您當冤大頭坑嗎?您買完黃瓜心里也不舒坦,您說是不?”
韓建國有些無語——一斤差幾毛他是真不在乎,但話到這份上,他也沒法再接話……
李哲給對方添了些茶水:“您要真想要,我再想想辦法,爭取給您勻一二十斤。”
韓建國掐掐額頭,發愁,一二十斤對他來說真不夠,原本找到貨源,他還高興了一陣子,現在看來是高興早了。
他有自己的一套做事理念,在他看來,人家不跟你做生意,要么是你身份不夠,要么是你開的條件低。
他自認為想買黃瓜的人,沒有比他身份更高的,比他身份高的,誰會跟黃瓜較勁?
那就說明是自己開價不夠。
錢很重要,但在這個年代,很多資源是錢買不到的。
“李哲同志,你有什么條件可以提,冬季黃瓜本是稀缺資源,我要的多,也愿意支付更多報酬。”韓建國的語氣很平靜,態度也很誠懇。
李哲笑了,他喜歡跟通透的人打交道。
沒錯,這個年代這個時節,黃瓜就是資源。
他擴展銷售渠道,是為了維持高溢價,掌控市場主動權;你想要的多,非但不會便宜,反而比別人貴。
李哲說道,“跟您交個實底,我馬上要有一批黃瓜上市,日產量100斤左右。黃瓜七塊錢一斤的價格不變,同時,我需要一輛運輸黃瓜的卡車。”
韓建國愣了一下,反問,“你現在是怎么運送黃瓜的?”
“我也不怕您笑話,我們現在都用拖拉機運菜。人遭點罪還能扛住,關鍵是黃瓜會磕碰凍傷,每天都損失不少。”
韓建國考慮一會,“這樣吧,每天給我們店供應一百五十斤黃瓜,我想辦法給你調輛帶帆布篷的解放卡車。”
“韓經理,我沒給您玩虛的,真是實底,我目前只能供應100斤,等以后產量上來了,我肯定優先給您增加供應量。”
“成吧,一百斤就一百斤,我要最好的黃瓜!另外,司機的工費和油費需要你支付。”
“成交!”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