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號大棚種植的是青椒、生菜。
此時老李正帶人在十三號大棚移栽蔬菜苗,大棚里暖和,眾人穿著單薄的衣服,干得正起勁兒。
朱益民帶人在十四號大棚移栽蔬菜苗,周青禾和馬來小也在。三人一邊干活一邊聊天,說說笑笑,好不熱鬧。
馬來小見了李哲,笑著問道:“二叔回來了?你看我們干的咋樣?”
李哲蹲下身檢查了一下移栽的蔬菜苗:“不錯,比我移栽的都標準。要是組織個移栽蔬菜苗的比賽,前三名都得被你們包攬了。”
“哈哈哈。”馬來小笑著問道:“那要是俺們包攬了前三名,給發獎金不?”
“發!都發!”
周青禾站起身拍拍手:“李哲你忙不?不忙的話我跟你說點事兒。”
“我回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你們及時溝通,幫你們解決問題。有什么事兒都可以跟我說,我隨時都有時間。”李哲說完,跟周青禾一起走到大棚的東頭:“說吧,找我有啥事兒?”
周青禾問道:“你去二號大棚看過不?”
“沒有,我剛回來就過來這邊了。什么事兒了?”
“是好事兒。平菇馬上成熟,可以采摘了。走,我帶你去瞧瞧。”周青禾的語氣中帶著自豪。這些日子,除了種植平菇,她也幫著種植其他蔬菜。但要說她最重視的,還是被她選為畢業論文的平菇。這也算是她的代表作了。
沒多久,兩人走到了二號大棚。在第一批大棚中,二號大棚是唯一一個沒有住人的大棚。
二號大棚的蘑菇種植區濕氣明顯要重一些。擺放整齊的菌棒上長出了灰色的扇形蘑菇,菌蓋厚實飽滿,邊緣整齊,看著就叫人心生喜歡。
“好,這些蘑菇長得真好!青禾你辛苦了!這個月的獎金至少翻倍!”
周青禾笑了:“說的我都有些心動,想休學跟著你種菜了。”
“可千萬別,你還是好好的上學。我還指望著你以后給我們帶來更多先進的種植技術。我身邊不缺幫手,缺的就是你這種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
能獲得李哲的肯定,周青禾還是很高興的:“李哲,你新擴建了10個大棚,有沒有想過拿出一個大棚專門種植平菇?”
李哲確實想過這個問題,反問:“你們學校能供應那么多菌種嗎?”
周青禾答道:“蘑菇的采摘期短,屬于集中采摘的蔬菜,本來就要分批種植,一次性不需要太多的菌種,問題不大。”
李哲點點頭:“看看這次的銷售情況吧。如果平菇比較暢銷,可以拿出1~2個大棚種植。”平菇的種植周期短,而且還可以多茬采收,屬于回本較快的蔬菜品種,而且還有一定的種植技術難度。
周青禾聽得眉開眼笑:“李哲,我有一個主意。你有沒有想過等蔬菜產量上來了,專門開一家蔬菜店?”
李哲反問道:“在哪開蔬菜店?反季節蔬菜價格高,普通的客戶可吃不起。”
“反季節蔬菜。”周青禾雖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但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意思,形象地描繪了冬暖蔬菜大棚的特性,聽起來還有一些高大上:“反季節蔬菜這個名字取的好,我可以寫在我的論文里嗎?當然,我會明確地標注出你是這個名詞的命名人。”
“可以,隨便用。”李哲笑著說道。反季節蔬菜這個概念在90年代才會被人經常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