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禾又把話題拉了回來:“我說的是專門開一家涉外蔬菜店。普通人買不起,外國人和華僑買得起啊。”
李哲摸了摸下巴。他之前想通過友誼商店售賣蔬菜。最近一段時間,他也沒少往友誼商店跑。見到那位分管食品的經理后也問過這件事。對方說已經報上去,但還沒有審批下來,還得接著走程序。李哲也搞不清是友誼商店不重視,還是因為審核的手續太繁瑣?反正今年想把自己的蔬菜放到友誼商店賣,估計可能性不大。
“青禾,你有啥想法跟我說說。”
“我媽不是在崇文門菜市場當主任嗎?我回去可以跟她談談,以崇文門菜市場的名義開一家涉外華僑蔬菜店。你覺得這個主意怎么樣?”
多一個銷售渠道,對于李哲來說自然是好事兒。對于產量供應的問題,李哲倒并不是特別擔心。因為有了友誼商店的例子,李哲覺得即便韓主任有這方面的想法,也愿意跟他合作,光是審批手續和程序,也得需要一定的時間,等談成,沒準蔬菜產量已經上去了。
李哲已經在給涉外餐廳供菜了,但終究是隔著一層;開菜店屬于直面涉外客戶,這類商店的審核都會比較嚴格,總之,提前試探一下對方是否有合作意向,并不是壞事。
“行,那你就問問韓主任的意思。如果崇文門菜市場也有合作的意向,咱們再跟他們進一步的談。”
“哲子!哲子在嗎?”外面傳來呼喊聲。
“你去忙吧,明兒個我要回京城一趟。可能要帶走一些蘑菇樣品。”
李哲不以為意道:“這蘑菇本身就是你種的,多拿一些,送給親朋好友都嘗嘗。”
“嘿嘿,那我就不客氣了。”周青禾倒不是貪便宜,只是想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種植成果。對她來說,這同樣是收獲的喜悅。甚至,這種喜悅比蘑菇本身還重要。
李哲出了二號大棚,見到支書王鐵頭急匆匆地走了過來。
“王叔您慢著點兒。出什么事了,您著急忙慌的?”
“好事兒。”王鐵頭笑呵呵地應了一聲。不等李哲開口,他就主動說道:“走,咱進棚里說,暖和暖和。我剛才忘了戴帽子,耳朵都快凍下來了。”
進了大棚,李哲給他倒了一杯熱水:“王叔,啥好事啊?信用社又打電話要給我增加貸款?”
“你小子就長了一顆錢心!你現在缺錢嗎?”王鐵頭哼了一聲:“我是接到了電話,但不是信用社打來的,是咱們鎮政府打來的。陳鎮長也聽說了你種蔬菜大棚的事兒,明天要過來考察。”
李哲也給自己倒了一杯熱水,問道:“陳鎮長來這兒考察的目的是什么?”
“呵,你小子還抖上了。鎮長親自來考察,說明對蔬菜大棚的重視。你應該高興才對!”
李哲說道:“您說的對,我肯定重視啊。我這不是怕搞不清領導的想法,擔心接待不周嗎?”
“沒啥周不周到的。人家就是奔著大棚來的,也不圖你吃,也不圖你喝,你就把大棚的情況如實說了就成。怎么接待我,就怎么接待他,沒你想的那么復雜。”
“行,我聽您的。”其實李哲早就猜到自己種大棚這件事會驚動地方。這件事對他來說有利有弊,自從他搭上了長城飯店的關系,弊端的影響已經很小了。現在有利的方面更多一些。往近了說,明年他想要大規模的擴建大棚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
往遠了說,如果以后想要占據反季節蔬菜市場,冀州就必須有大規模的反季節蔬菜種植戶,同樣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扶持推廣。
王鐵頭說道:“對了,明兒個能不能用卡車去接一下陳鎮長他們?這大冷天的,總不好讓他們騎著自行車來。”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