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耕也比周青禾好不了多少。他雖然是大學老師,但他的專業很少跟人打交道,跟外國人接觸的機會也不多,還是頭一次來涉外的西餐廳。
兩人一前一后上了樓,2樓比1樓的客人少一些,有些位置還沒有坐滿。
李哲坐在靠窗的位置,見到他們兩人上來,站起身招手:“青禾,這邊!”
“媽呀,你啥時候這么有品位了?居然挑了這么高檔的地方。”周青禾坐在李哲對面,摸著紅色的桌布,感受著皮椅的舒軟,哪哪都覺得稀奇。
“這是朋友開的餐廳,有優惠。”李哲應了一聲,望向旁邊的中年男子,“這位是陳老師嗎?青禾,你也不幫我們介紹一下。”
“忘了忘了,光顧著看稀罕了。”周青禾清了清喉嚨,鄭重說道,“這位是京城農業大學的陳老師。這位是大營蔬菜合作社的社長李哲先生。”
李哲主動伸手:“陳老師,久仰大名,早就聽青禾提起過您這位蔬菜育種界的專家,以后還請多多關照。”
陳守耕和李哲握了握手:“李社長過獎了。”
周青禾打斷了兩人的客套:“這有啥好吃的沒?咱先點點東西吃吧。”她又小聲問,“李老板,這好像都是用外匯結算,能敞開了點不?”
“點吧,不用給我省錢。”李哲又跟服務員要了一份餐單,遞給陳守耕,“陳老師,您看看想吃什么?隨便點。”
陳守耕掃了一眼菜單,推了回去:“我都行,客隨主便,您看著點吧。”
周青禾提議:“要不咱們來個圣誕套餐吧?有烤火雞、火腿、土豆泥、玉米布丁和蔬菜沙拉。甜點還有南瓜派、姜餅屋。這么多東西,也夠咱們三個人吃了。”
李哲看了一眼點點頭:“可以,那就點這個套餐。兩位想喝點什么?”
陳守耕說道:“我喝白開水就行。”
周青禾眼睛一亮:“我想喝杯咖啡。”
點完餐,服務員離開了,李哲開門見山道:“陳老師,您今兒個約我來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當。”陳守耕想了想說道,“說來有趣,那天青禾拿著畢業論文給我看時,我還以為她編造了實驗數據。后來才知道,原來她是在您的大棚里培育了一批蘑菇。
更讓我驚訝的是,聽說您的大棚采用了獨特的保溫技術。除了極端天氣需要輔助加溫外,平時僅靠日照和保溫設計就能維持適宜溫度?這種節能環保的種植模式,在我們農大都是聞所未聞的。不知道能否有幸去實地參觀學習?”
李哲露出為難的神色:“陳老師,跟您說實話。除了青禾外,我還從來沒有邀請過其他人去大棚參觀。所以我想知道您想參觀大棚的具體原因是什么?”
談話的功夫,服務員端上了咖啡和熱水。陳守耕喝了一口熱水,身體微微前傾,眼神中透出一絲熱忱:
“雖然青禾沒有詳細說大棚的具體建造結構,但我大致能推測出大棚特性:它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濕度較高,水分不易散失;同時,薄膜的覆蓋會減弱自然光照強度;其土壤環境以及病害發生的規律,與露天種植有著顯著的不同。”
他語氣愈發認真:“目前市面上推廣的蔬菜種子,大多數都是針對露天種植環境培育的。它們在這種特殊的大棚環境下,往往水土不服——產量和抗病性也會大打折扣。”
說到這里,陳守耕說著語氣間帶了幾分興奮:
“如果真如青禾所說,您建造的大棚能夠穩定量產冬季蔬菜,這就意味著擁有了大規模推廣冬季蔬菜種植的技術基礎,就能解決冬季吃菜難的問題。
我的專業方向是蔬菜育種,實地參觀您的大棚后,我想專門培育出適應大棚環境的新品種,提高蔬菜產量,增強植株對高濕、弱光以及特定病害的抗性,甚至優化生長周期,縮短成熟時間……”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