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為反季節蔬菜行業盡一份力。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您能給我劃一塊地,我想培育一些適合大棚種植的菜種。”
陳守耕的想法,李哲是樂見其成的。其實剛開始種蔬菜大棚的時候,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時代的種子跟后世的種子差別很大。
就拿西蘭花來說,現在的西蘭花只能采摘主球,副球的西蘭花根本長不大;而后世的西蘭花采摘完主球還可以采摘副球,不僅產量上去了,還延長了采摘期。
現在種反季節蔬菜的人還少,等過些年種反季節蔬菜的人多了,開始卷價格戰了,種子的好壞會體現得更明顯。種子好,病害少,品相好,產量高,盈利也會多,才能賺到錢。
如果種子的品種不好,病害多,品相差,產量低,你再跟其他人卷價格,那就只能賠錢了。差距就是這樣積少成多,很多時候成敗就在于細節。對于反季節蔬菜的育種研究,越早越好。
但這里面還涉及到一個分配的問題,李哲覺得還是提前說明白的好——如果自己出錢出地,種子研究出來了,最后卻不屬于自己,那不扯淡嗎?
“陳老師,我給您劃一塊地做育種研究沒問題,但育種研究的成果如何分配?為了避免日后的矛盾,還是提前商量好比較合適。”
陳守耕搓了搓手,問道:“李老板,你覺得怎么分配合適?”
這個問題,回來的路上李哲就想過了:“我們可以簽一份合作研發協議,我出地、出錢、出物資,培育的種子歸屬權歸我,但學術成果歸您。而種子一旦有了盈利,我也會給您一部分獎金。”
陳守耕露出一抹苦笑:“那我不就是給你打工了么?”
“陳老師,咱們是合作。說句不好聽的,您要是撂挑子不干了,我就算擁有種子的歸屬權,也沒辦法做后續的研究。咱們兩個缺了誰都不成,只有合作才能雙贏。”
陳老師想了想:“我考慮一下,明天給你答復。”
“老二,吃飯了!快把陳老師請進棚里吃飯!”遠處傳來老李的聲音。
李哲笑著回應:“陳老師,不著急,咱們先去吃飯吧。”
李哲將陳守耕帶進了3號大棚,“陳老師,我們都是在棚里吃,棚里住,地方有些簡陋,招待不周的地方,您多擔待。”
陳守耕還沒說話,一旁的周青禾直接搶答:“沒事兒!我們農業大學跟其他的學校不一樣。我們陳老師恨不得一天20個小時待在地頭!”
陳老師聽了周青禾的話,有些哭笑不得,但也沒有反駁。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肉有蔬菜,比陳守耕自個兒家都豐盛。他有些不好意思,對著李哲說道:“李老板,您太客氣了。下次不用做這么多菜,我吃飯很簡單,沒那么多講究,能吃飽就行。”
其實這頓飯并不是李哲特意準備的,李家現在吃的本就豐盛,現在在李家干活的都是親朋好友,個個都跟著李哲賺錢了,大家也都不小氣,隔三差五地都會買點肉,自然就不會缺吃的。
李哲也沒有明說,端起一杯酒:“陳老師,我敬您一杯,歡迎您來大營村參觀!”
“謝謝,謝謝。”陳守耕端起酒杯,見李哲干了,他也干了。不知是不是因為不經常喝酒的原因,有些嗆嗓子,咳嗽了兩聲。
吃飯的時候,眾人都忍不住偷瞄陳守耕——這可是京城農業大學的老師!
在他們村子里,就屬于文曲星一樣的人。眾人一開始都有些敬畏。一頓飯吃下來,眾人發現陳守耕并沒有什么架子,就像是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教養的農民,對于陳守耕的感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