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耕不僅參觀了4座舊的大棚,新擴建的10座大棚也參觀了。
陳守耕從大棚里出來,臉色有些發紅,也不知是被凍的還是出于興奮,他望著一旁的李哲:“李老板,這種新式的半地下式冬暖蔬菜大棚,您是打哪兒學的?”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各種書都喜歡看。書看完了,就看舊報紙,了解的知識也比較雜。我本身又是個農民,就想著如果能在冬天種出蔬菜,不光能解決菜荒的問題,自家也能掙點錢。然后就自己琢磨出來這個蔬菜大棚。”
“好家伙,這個大棚是你自己研究的?”陳守耕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可思議。
“對,是我自己研究的。”李哲的語氣篤定。
“你是什么學歷?”
“我是高中畢業。”
“可惜了,像你這種人才應該考進大學才對。”說實話,陳守耕還是不太相信這個新式大棚的構想是李哲獨自完成的。但即便李哲借助了其他人的構想和經驗,能把大棚切切實實地做出來,也已經很厲害了。誰還沒有點小秘密?又有幾個人的成功不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所以他并沒有追問。
看著一旁跟人聊天聊得起勁、嘿嘿傻笑的周青禾,陳守耕心中突然升起一個想法:要是李哲也是自己學生,那該多好。
“李哲,你了解京城農業大學嗎?”
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李哲愣了一下:“了解一些。是京城的重點大學,也是國內頂級的農業高校。”
陳守耕真誠地說道:“你上過高中,學歷不算低,已經具備了學習更專業知識的基礎。你現在經常待在京城?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去京城農業大學旁聽。”
李哲愣了一下,其實最近一直有件事情困擾著他,那就是隨著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突然有點害怕,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無法應對未來的局面。
上輩子他沒有太大的本事,他最大的優勢,除了蔬菜大棚的種植經驗,就是了解世界未來發展的方向。而這些了解其實都是虛的、皮毛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知半解,不具備實際操作的能力。
現在陳守耕突然的一句話,給了他個提醒:自己現在還年輕,還可以通過學習增強自身的能力。
“陳老師,謝謝您的提醒,我會認真考慮。”
陳守耕點點頭,如果李哲聽不進去,未來大概率是個有錢的農民;如果能聽進去,那么他的上限肯定會更高,而李哲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
年輕人有活力,有干勁,就有無限可能。
不過,年輕也不完全是好事,很多年輕人是聽不進勸的,尤其是那種突然獲得一些成就的年輕人。他們會把這個世界想得太簡單,覺得“我還沒努力就已經這么厲害了,如果我真的努力,還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兒?”
而這些年輕人也往往出道即巔峰,一輩子都在走下坡路。
雖然接觸的時間不長,他很欣賞這個年輕人,他不希望這個年輕人固步自封,泯然眾人矣。
“李老板,您的這幾座蔬菜大棚我都看過,給我的感覺很震撼。每座大棚的溫度都達到了20度以上,完全具備了蔬菜生長的需求。而且,您的這種大棚完全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我很看好它未來的發展。”
陳守耕眼中露出憧憬的神色,“我聽周青禾說,您給這種冬暖式大棚里種出來的冬菜取了一個名字叫‘反季節蔬菜’。我覺得這個詞很好,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