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完蘋果品種后,三人繼續選品。
梨也一樣,同樣是選擇較好的品種和品相。
柑橘類的就沒法挑了,本身就比較緊俏,有就不錯了。
之后,韓主任帶著兩人去了隔壁儲藏蔬菜的倉庫,挑選的是常見的胡蘿卜和土豆,同樣是選擇品種好、品相好的,價格貴一些也沒關系。
這些果蔬雖說常見,但老外也愛吃,屬于走量的商品,很賺錢。
果蔬挑選完,就是肉類了。
李哲沒有選擇太多品種,只有三種:雞肉、豬肉、牛肉。
韓主任直接帶他們去了肉類市場。
其中雞肉,要的是分割肉:雞胸、雞腿、雞翅根、雞翅四種。現在的雞肉消耗量還比不上后世,李哲初期預訂的數量不多,看銷售量再決定是否追加。
豬肉,要的是豬肋排、豬里脊、豬肩肉、豬腿肉、豬肘子。歐洲人偏好吃豬肉,消耗量僅次于牛肉。
牛肉,其西餐的核心地位,決定了西餐的品質。
崇文門菜市場雖說沒有進口牛肉的份額,但李哲也不能白來一趟。
他查看了幾個牛肉攤鋪,發現都是本土黃牛肉,肉質緊實、纖維較粗,脂肪少,適合中式燉煮;卻不適合用來煎牛排。
李哲問道:“韓主任,市場里除了黃牛肉,還有其他的牛肉品種嗎?”
韓主任想了想,“跟我來。”帶著兩人去了最西側的一家肉鋪。老板四十來歲,戴著藍色棉帽,正低頭剁肉。
韓主任說道:“老馬,你這還有秦川牛嗎?”
“呦,韓主任啊。要是別人問,那指定是沒有。”說話間,被稱為老馬的肉鋪攤主從攤子下面取出一塊牛肉,“您瞅瞅這肉怎么樣?”
李哲看著這塊肉,像是牛里脊肉,隱隱能看到脂肪紋理,雖說可能比不上外國品種,但要比黃牛肉好得多,“這叫秦川牛?”
老馬說道:“具體叫啥名我也不知道,反正是秦川牛和外國牛雜交品種,這牛肉的脂肪含量高,很多外國餐廳都在用。”
“這塊肉能賣給我一部分嗎?”李哲想買回去試吃。
老馬看了韓主任一眼,說道:“這塊肉已經被預訂了,不過,您既然是韓主任的朋友,我可以給您分二斤。”
“謝謝您了,多少錢一斤?”
老馬說道:“十二外匯券一斤,您給二十四外匯券就成。”
孫濤詫異道:“咋這么貴?那黃牛肉才兩塊多一斤!”
“您自己瞅瞅這牛肉的脂肪紋理,再瞅瞅黃牛肉的。”老馬拿著兩塊肉對比了一下,“我自己也賣黃牛肉,也不是說黃牛肉不好,只是做法和吃法不一樣。要是按照咱中餐的吃法,那肯定是買黃牛肉實惠。但如果你想做成西餐賣給老外,那就得買這種秦川雜交牛。”
他壓低了聲音繼續說,“我這肉也是賣給西餐廳做牛排的,進口牛肉都要40到60外匯券一斤,我這肉只要十二外匯券,您還覺得貴嗎?”
李哲直接掏出二十四外匯券遞給對方,“您這肉是哪來的,能長期供應嗎?”
“這不是本地牛,產量又少,還真沒辦法穩定供應。”老馬笑著敷衍了一句,并沒有說牛肉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