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提上牛肉,一行三人離開了肉鋪。
李哲對著一旁的韓主任問:“您知道他的肉打哪進的嗎?”
“他娘舅是肉聯廠的干部,每隔一段時間能弄一批,但量不多。這種秦川雜交牛處于實驗階段,并沒有進入民用渠道,也沒有市場定價,一般都是肉聯廠進行調配。”
李哲說道:“韓主任,您能聯系到秦川雜交牛的供應渠道嗎?”
韓主任想了想:“你想要多少?”
“一天幾十斤吧。”李哲說了一個保守的數字,除了國內的秦川雜交牛,他還會想辦法購買進口牛排。
“我可以試著聯系,不過需要外匯券結算,人民幣肯定是買不到的。”
“沒問題。”
選好了肉類品種,李哲三人又去了雜貨區。
雜貨區的種類最多,也是最復雜的。西方人的需求和國人的需求是有區別的;例如面粉就分為高筋和低筋面粉,油類是橄欖油和菜籽油,調味品更是如此。
好在現在已經是八十年代末,政策一直在推動國產代替品,崇文門菜市場大部分都能供應,少部分無法供應的,李哲只能想其他辦法。
忙完后,已經是晚上六點多。李哲并沒有回家,而是帶著牛肉去了蒙娜麗莎餐廳。
見到李哲后,沈亞楠有些詫異,李哲很少這個時間點來,而且手里還提著一塊肉,打趣道:“老弟,這是啥意思?來姐餐廳吃飯,咋還自備食材了?”
李哲倒不是圖便宜,主要是他不擅長做牛排。他也聽說過,做牛排最重要的是兩點,一個是肉的品質,再一個就是火候;現在牛肉品質肯定不如進口的,他以前也沒做過牛排,那指定好吃不了。
李哲簡單將情況說了一下,二姐笑道:“老弟,你的小店可以啊,面積不大,東西挺齊全。”
李哲苦笑道:“我原本沒想弄這么多品類,只是想上一些果蔬的相關產品,結果弄著弄著就多了。”
二姐招手叫來一個服務員,李哲看著眼熟,正是前些天他一起招聘的女大學生陳菊。
“橘子,把這個拿到后廚,讓廚師做了。”
“嚯,李老板真會過日子。”她接過牛肉,對著二姐笑道,“老板,以后我們也能自帶食材來餐廳加工不?”
李哲:“……”
你禮貌嗎?
二姐:“……”
二姐沒搭腔,一臉嫌棄。
孫濤在李哲身旁耳語:“李哥,這服務員咋這么說話,也太沒眼力勁兒了。”
李哲苦笑道:“這是外語專業的大學生,來這就是為了跟外國人交流,增加練習口語的機會,人家又不指望常干……”
“難怪呢。”得知對方的身份,孫濤再望向對方的目光有些不同了,暗道這大學生就是不一樣,說話都有底氣。
此時,蘇明遠就站在不遠處呲著牙傻笑。李哲招手:“蘇同學,把菜單拿過來。”
蘇明遠走過來,將菜單遞給了二姐——相對來說,他還是覺得這位可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