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鎮,農村信用社。
孫立國沖泡了一缸子茶水遞給李哲,“老弟,你的運氣是真好,最后一波福利讓你給抄上了。”
“孫哥,啥意思?”李哲被這沒頭沒尾的話說蒙了。
孫立國小聲說道:“上面剛下了文件,無息貸款停止新增發放。年后再來信用社貸款,就要算利息了。”
對于這一點,李哲是有心理準備的,只是不知道具體的時間。
這件事對于他的蔬菜大棚擴建計劃確實有一定的影響。
李哲有兩種擴建模式,第一種就是和家人、朋友一起成立蔬菜公司,租賃集體土地大規模的種植,并且自產自銷。
第二種模式,跟普通的農戶合作,交給他們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幫著他們從信用社貸款,同時簽訂蔬菜收購協議,并且將蔬菜協議加價轉賣給京城市蔬菜公司。
第一種擴建模式,李哲說了算,哪怕再次貸款會增加利息,影響也不大,無非是少賺一點。
但第二種擴建模式,需要和農戶合作,讓農戶自己從信用社貸款,村里人的日子都不是很寬裕,無息貸款和有利息的貸款對于他們來說影響不小,很多人可能會因為這一點望而卻步。
不過,李哲思索了沒多久,神色又輕松了下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反過來想想,貸款利息其實也是一種篩選和門檻,將那些種植反季節蔬菜積極性不高的人擋在外面。
一開始將門檻提高,能篩掉一些渾水摸魚的人,也是一件好事。
就像李哲當初成立大營村蔬菜合作社,要求社員每月繳納4元社費,就是故意提高加入門檻,看熱鬧您就在外面看,這屋子地方小,站不下。
“孫哥,您聽說過京城市蔬菜公司嗎?”
孫立國笑道:“老弟,這個公司我還真聽過。”
這下輪到李哲意外了,“您跟這個公司打過交道?”
“那倒沒有。這里面的關系有點復雜,農業部提出了菜籃子工程計劃,其中就包括農行的菜籃子工程專項貸款,這京城市蔬菜公司就是貸款大戶,蔬菜的收購、儲存、運輸都要依賴周邊農行和信用社的信貸支持。上邊早就跟我們打過招呼,這屬于優先級的‘大客戶’。”
孫立國說完,下意識地問:“這家公司想收購你的反季節蔬菜?”
“對,他們總經理劉建華找的我,很有誠意。但您也知道,我總共就建了十幾畝大棚,那點產量還不夠他們塞牙縫,所以,我就想著再擴建蔬菜大棚的規模。”李哲喝了口茶水,繼續說: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我想著把種植蔬菜大棚的技術教給村民,讓他們也跟著我一起種植蔬菜大棚?您覺得這個想法怎么樣?”
這也是李哲今兒個來的關鍵目的。他想要擴建蔬菜大棚規模,離不開信用社和當地政府的支持。
其他的不說,就一個資金問題就繞不過去。
這年頭村里人都不富裕,想建造蔬菜大棚,大多數人都得去信用社貸款,沒有信用社的支持,李哲的擴建計劃根本無法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