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工資,分福利。
李哲先將陳守耕陳老師請進了大棚,雖說這段時間陳老師移栽到大棚內的果蔬作物還沒有盈利,但他的能力和努力老李都看在眼里,用老李的話說,除了長相斯文點,跟他這個老農民沒有區別。
這對老李來說,已經是極高的評價了。
同時,朱益民也是對陳守耕贊不絕口,張口陳老師,閉口陳老師。
李哲不在村里的時候,這兩人是大棚的負責人和技術員,他倆的話很有分量。
“陳老師,您來了有段時間了,還習慣嗎?”
陳守耕接過李哲遞來的椅子,坐下:“剛開始還真不太習慣,但住了一段時間,你讓我走,我還真舍不得。
我得提前跟你請個假,我打算明兒個回京城,眼瞅著快過年了,我得回京走動走動。就是大棚里的試驗田有些放心不下。”
李哲笑道:“您就放心走吧,只要我在大營村,都會去試驗田里看看;我不在的時候,讓老朱多盯著點,您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陳守耕應道:“那行,明兒個我就坐車走了,等過完年,把京城的事處理完,我就回來。”
李哲從兜里掏出一個信封,“陳老師,這段時間辛苦您了,為了種植試驗田拋家舍業,真不容易。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李老板……”陳守耕畢竟是個文化人,還有些抹不開面子,想要擺手拒絕。
李哲不由分說地握住他的手,將信封放進了手掌里,語氣真誠道:“陳老師,這不是給您的,是給嫂子和家里孩子的。您在外面奔波這么久,回去給家人買些禮物,讓家人過個歡喜年,比什么都重要。”
稍作停頓,他又補充道:“對了,您那份年節福利我都安排好了,就存在365蔬菜店,回頭讓人給您送回家。”
見李哲這般說,陳老師也不再推辭,“那行,我就收下了。”
兩人又聊了幾句試驗田的事,陳守耕才離開大棚。
作為重點高校的老師,他的薪資不算少,基本工資、工齡工資、教齡工資、糧食補貼、獎金、洗滌費、補助,林林總總加起來有一百五十多塊,在京城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了。
也正是因此,家人對于他來大營村種植蔬菜大棚的事并不是很支持,為此他還和妻子吵了一架,臨走時鬧得并不痛快。
現在多了一份收益,也能給家人一個交代。
他打開李哲給的信封,卻是微微一愣,里面裝著幾張外匯券,他數了數,足足有兩百外匯券。
他心頭火熱,這外匯券可不好搞,別說友誼商店了,就是百貨大樓很多緊俏物品也需要外匯券,有了這兩百外匯券能給家人買些稀罕的禮物,也能降低他對家人的愧疚。
……
第二個進大棚領工資的是朱益民。
李哲上下打量了對方,精神狀態要比往日好了許多,人也顯胖了:“朱哥,聽說你離婚了?”
朱益民露出一抹苦澀,嘆息道:“離了,家產也分清了,女兒歸我。這樣她再嫁也容易一些。”畢竟是夫妻一場,過了最初的沖動后,對于前妻的怨念也減輕了。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女兒,沒必要把事情鬧得太難看。
“朱哥,你要是不嫌棄的話,就讓閨女來咱大棚里吃飯。晚上你也甭守夜了,帶著女兒回家住。等明年蔬菜大棚再次擴建后,咱們也會蓋一些磚瓦房和一間吃飯的食堂,條件也會越來越好。”
朱益民笑著說道:“嫌棄啥?咱這兒的伙食好,那丫頭恨不得天天來蹭飯,比我還積極呢!”
“那就成。”朱益民沒了后顧之憂,才能踏踏實實的種菜,李哲話鋒一轉,問道:“朱哥,聽說在周家的事兒上,快嘴媳婦給您幫了忙?”
朱益民雖然不待見快嘴媳婦,但也沒有否認這一點:“對,說實話……要不是她的話,這錢,我想要回來難。等咱們發的福利,我還想著給她送去一些,也不多,就米、面、豬肉、蘋果四樣,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