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崇文門西大街。
譚靜雅站在店鋪門口,指揮著兩個工人將新制作好的牌匾掛在門上,牌匾上寫著三個大字:蜀香居。
掛上牌匾的那一刻,譚靜雅的心情有些復雜,有些興奮,又有些惶恐。她占餐廳的二成股份,幾乎將所有的錢都投了進去。
如果餐廳投資失敗,她就徹底什么都沒有了。也正是因為沒有了退路,她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在餐廳上。
林巧梅站在一旁笑著說道:“這牌子掛上去之后,立刻感覺就不一樣了!”
林巧梅和丈夫商量之后,已經決定辭退原先餐館的工作。她本就是個臨時工,在哪家餐廳干都一樣。
既然如此,為啥不找個自己干得順心的地方?而且有了李哲的冬菜,蜀香居的生意肯定要比她原來工作的那家餐廳好。再加上有譚靜雅的照顧,她肯定是不會吃虧的。
譚靜雅結了尾款,送走了兩個裝牌匾的工人,和林巧梅一起進了餐廳的大堂。
大堂里生著暖氣,點著煤爐,要比外面暖和不少。
林巧梅從煤爐上提下水壺,給譚靜雅倒了半杯水。“店里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明兒個咱還來不?”
“明兒個都除夕了,還來啥?你家年貨都準備好了嗎?”
“這幾天都是永強在置辦,差不多了。”林巧梅也坐在桌子旁,端起桌上的搪瓷缸暖手。“哎,你今年在哪兒過年?回娘家還是怎么著?”
“初三店里接著施工,我就不回去了,自個兒住,圖個清靜。”譚靜雅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跟著哥嫂住。她回去了也是別扭,何必找那個不自在。
“那咱們飯館什么時候開業?”林巧梅差點說順了口。
“之前預計是初十左右開業,不過具體時間還要看店鋪的裝修進程和人員的招聘。”
裝修餐廳的人都是李哲找的,都是大營村的鄉親,有不少林巧梅還認識。人數不少,干活也利索。門窗基本上都已經修繕好,二樓的水磨地面也打好了。不過一樓的水磨地面還沒有動工,還得忙上幾天。
譚靜雅往廚房瞅了一眼:“兩位師傅還忙活著呢?”
林巧梅小聲說:“還在歸置廚房那些東西。我進去幫忙,人家兩位還不樂意,把我趕出來了。”
譚靜雅笑了:“這廚師做飯就像是打仗,講究的是出手快效率高。廚具都有固定的擺放位置和習慣,自己歸置用起來才順手。”
她停頓了一下,又對林巧梅說:“年后你要是不忙,就來餐廳幫我看著點。那些工人你都認識,也能說上話。我還得去市場逛逛八仙桌,琢磨一下招聘工人的事。”
“行,你去吧,有我看著誤不了事兒。”林巧梅應了一聲。聽到外面傳來一陣車聲,抬頭一看見到外面停著輛綠色的解放卡車。
譚靜雅和林巧梅一前一后出了餐廳,剛好見到李哲從汽車駕駛室走下來。
“李老板,您來視察工作了?”林巧梅笑著打招呼。自從決定來這家餐廳工作,她就主動換了對李哲的稱呼。
“李老板。”譚靜雅也打了招呼。
“譚姐,嫂子。”李哲回應了一聲,抬頭望著餐廳的招牌,笑著說道:“不錯,像那么回事兒!”
三個人又進了餐廳,李哲四處打量了一下:“韓師傅和閆師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