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師傅在廚房忙活的,我去叫他們。”林巧梅去了廚房。
李哲沖著譚靜雅說道:“譚姐,這幾天辛苦你了。過年這幾天好好休息,明年有的忙呢。”
“忙點好。只要餐廳能做起來,辛苦點也不算什么。”她看了一眼廚房的方向,說道:“餐廳還缺一些人手,您有什么安排?”
這些天李哲要忙的事很多,還真沒仔細琢磨這件事。“年后再說吧,找個時間咱們好好聊聊。”
兩人說了沒幾句話,林巧梅和兩位廚師從廚房走了出來。
簡單寒暄后,李哲從兜里掏出三個紅包:“這幾天辛苦各位了,眼瞅著快過年了,我給大家準備了幾個紅包。錢不多,就是一份心意。”
說話間,李哲將三個紅包分給了兩位廚師和林巧梅。
“謝謝李老板!”三人異口同聲道。
林巧梅有些意外,畢竟餐廳還沒有開業,她只是過來幫忙的,沒想到還有錢拿。不得不說李老板大氣,讓她對以后在蜀香居工作,又多了一份期待。
李哲看著一旁的譚靜雅:“譚姐,你也是餐廳的股東,這紅包就不給你了。”
譚靜雅笑了笑。李哲這是以個人的名義發的紅包,就算李哲要給她,她也不好意思要。
至于李哲為何以個人的名義發紅包,而不是以餐廳的名義?一是因為餐廳還沒有正式開業,再一個,以餐廳的名義發紅包其實并不劃算。
譚靜雅也是餐廳的經理,如果以餐廳的名義發紅包,那就比較正式了,譚靜雅這個經理也得有一份紅包,而且紅包的金額還得是四人中最高的。
李哲是大股東,占股比例達到八成,如果以餐廳的名義發四個人的獎金,李哲這個基礎上還得往里貼錢,還不如以個人的名義發錢收買人心。
這倒不是李哲故意耍心眼,而是這三人和譚靜雅的關系都比較親密。李哲和三人拉近關系,也是為了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
年關將近,李哲又和眾人聊了一會兒,就讓眾人關了店門,早點回家。
……
二月五日下午。
大營村,趙兵家。
趙兵老娘在廚房里燉肉,趙兵媳婦和妹妹正在屋子里包餃子,趙兵老爹拿著掃把掃院子。
趙兵帶著一雙兒女貼對聯,一家人有說有笑。
除夕年年有,但今年格外不同。
趙兵老爹老娘都有病,家里的日子過得一般。往年除夕,能吃個豬肉餡兒的餃子,有條魚已經很不錯了。今年李家發的福利不光有魚有豬肉,其他的肉也一樣不缺。
民兵隊的人誰不夸一句李家厚道?
趙兵貼好了對聯,看著天色不早了:“爹、娘,我晚上要值夜班,就不在家吃飯了。你們吃你們的。”
趙兵老娘從廚房出來:“大兵,鍋里的牛肉都快燉好了,也不差那么一會兒,吃了飯再去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