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楠仔細瞅了瞅比對數據,說道:“不錯,你找的這些罐頭的出廠價都不高。按照這個價格收購,咱們有的賺。”
李哲點點頭:“從這些數據來看,蔬菜罐頭的毛利和利潤率是最高的,肉類罐頭的毛利和利潤率最低。二姐,蔬菜公司對于罐頭的收購品類有要求嗎?”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要求。”二姐的手指點著表格,“其實,從價格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蘇聯那邊天氣比較冷,最缺少的其實是蔬菜,所以蔬菜罐頭的利潤是最高的。
既然他們缺蔬菜罐頭,那咱們就多搞一點蔬菜罐頭。等他們缺少肉罐頭的時候,他們自然會提高相應罐頭的收購價格。這些老蘇精著呢。”
李哲問道:“二姐,咱們具體跟哪家外貿公司合作?初期的訂單是多少?”
“東方外貿公司,每次的訂單數量不少于20噸,回款周期在20個工作日左右。”
李哲想了想:“那咱們第一批交付的訂單數就定為20噸吧,您覺得怎么樣?”
“沒問題。不過我這邊只能拿出2萬塊錢。”
李哲大致算了一下,20噸罐頭是4萬罐左右。如果前期只支付定金,等外貿公司支付收購款后,再給罐頭廠支付尾款,那樣資金壓力不會太大。
“可以,剩下的錢我會補全。”
二姐點點頭:“那咱們就以收購蔬菜罐頭為主,畢竟這個利潤最高。”
“我盡量吧。”李哲之所以說盡量,是因為酸黃瓜罐頭和青刀豆罐頭確實利潤最高,但這兩種罐頭的貨源并不是很多。
“二姐,我是這樣想的。咱們能做成外貿生意,主要還是您家里的長輩幫了忙。我覺得咱們可以拿出兩成利潤作為回報。”
在李哲看來,外貿生意做的就是信息和渠道。
沈亞楠的長輩能拿到外貿訂單,肯定也動用了自身的人脈信息和資源。
這兩成利潤,屬于合理的回報。
如果李哲一點表示都沒有,那就屬于不懂事了,這種合作未必能夠長久,更不要說做大做強了。
“老弟你有心了。我替那位長輩謝謝你。”沈亞楠并沒有拒絕,看向李哲的目光也多了一絲贊賞。
李哲并沒有向沈亞楠提及自己還有兩個合伙人。這倒不是李哲有意隱瞞,而是沈亞楠也未必想知道。
至于拿出兩成干股的利潤給那位長輩的事兒,李哲之前跟金百萬和洪三提過一嘴。不過那個時候還不知道罐頭的收購價,不清楚其中的利潤有多高,所以李哲也沒有說明確的分配比例。
現在發現這一筆生意確實有利可圖,才確定了給對方分潤兩成的干股利潤。
如果金百萬和洪三不同意這個分配比例,那么這次李哲會自己出這筆錢。不過之后的訂單,李哲肯定不會再帶他們了。
以李哲對金百萬和洪三的了解,他覺得另外兩人會同意的,而且應該能夠理解自己的做法。
不過涉及到錢的事兒……誰也說不準。
李哲還是要做兩手準備……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