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題材雖然跟這兩類不沾邊兒,但卻關系到民生和菜籃子工程,也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我個人覺得,你和政府部門或農業相關部門合作,更有助于審核通過。”
李哲想了想說道:“我們當地鎮政府支持我種植蔬菜大棚的。而且我和京城市蔬菜公司未來也有合作計劃,他們也希望能盡快擴大蔬菜大棚的種植規模。我也有過跟他們要一些扶持的打算。”
白云笙來了興致,身子往前湊了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你先把電影的劇本搞出來,再找到鎮政府和京城市蔬菜公司合作,拿到一些扶持和相關證明,證明是三方一起合作拍攝這部宣傳電影。然后再將劇本送到審核部門,這樣通過的幾率就很大。”
李哲問道:“那拍攝的費用需要多少?”
白云笙笑了笑:“拍攝電影的費用不是固定的,多的有多的用法,花費個幾十萬也是有的;少的有少的拍法。如果不上映,不要求質量,其實幾千塊錢就可以搞定了。”
王建軍插話道:“這差距咋這么大?”
白云笙解釋道:“像農村題材或者企業宣傳片這類電影啊,制作極為簡單。大多是內部放映或農村宣傳,設備也都是租賃的家用錄像機或老舊的16毫米攝影機。人員呢,可以兼職或臨時雇傭,演員幾乎沒有酬勞。成本主要集中在設備租賃、耗材(包括錄像帶或膠卷)和少量的雜費。通常幾千塊到一兩萬就可以搞定。”
說到自己的專業,白云笙打開了話匣子:“中等成本的故事片,一般都是地方廠的小制作,面向地方影院發行。有基礎劇情和專業演員,這些演員大多是地方劇團的演員。攝像、攝影、布局和后期制作都會更精良,經費大約在五萬到二十萬之間。”
“再往上就是高成本的商業片,有知名的導演演員參與作品,采用專業的電影攝影機,全套的燈光音響設備,大規模的布景。這費用就高了,經費能達到20萬到100萬。”
李哲說道:“我要拍的這部電影就是在農村宣傳,我覺得第一種就挺好的。咱老百姓就是看一個劇情,圖個熱鬧,了解個新鮮事兒。那些花里胡哨的背景、燈光、音樂沒必要。”
李哲作為一個后世人,當然知道好的電影肯定是要砸錢的。但問題是他這電影又不上影院,又不指望著賺錢,達到了宣傳目的就行了唄,自然是錢花的越少越好。
“白同志,我身邊沒有會拍電影的人。想找個電影行業的多面手,既會攝像又能導演,還能制作后期的。你認識這方面的人才不?幫我推薦一個。”
“噗嗤。”白云笙笑了,“李老板,你也太會省錢了。你是打算讓一個人拍一部電影?”
李哲擺擺手:“那不至于。我會給他安排一些助手。他只要負責指揮就成。”
“哎呀,這種全面性的人才還真不好找。首先得會寫劇本、繪畫、分鏡,會使用攝影器材,還有現場指揮的經驗,知道怎么拍攝、怎么收音、怎么換場景……這種綜合性的人才確實不多見。”
說到這,白云笙停頓了一下,下巴微微揚起,“不過嘛,你眼前剛好就有一個。”
魏敏笑了:“老白,合著說了半天,你是在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我真不是自夸,打小就在片場長大,還在京城電影廠工作過一段時間,參與過多部電影的拍攝,里面的事我門清。我現在缺的就是一個機會,一個伯樂。”說到這兒,他望向李哲,
“李哥,只要你相信我,我保證盡全力幫你把這部電影拍好。而且不要一分錢的費用。”
王建軍有些納悶:他總是聽李哲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人咋這么積極?“白同志,你免費拍電影圖個啥?”
白云笙答道:“我就是喜歡拍電影,而且別管這部電影的成本高低,那都是我拍攝的,都屬于我的作品。這就夠了。”
李哲覺得,自己可能還沒白云笙大,這貨已經叫上哥了,顯然是對拍電影這件事上心了。只是還不清楚對方的能力。
李哲也不著急,經費在自己手里,合適的就讓他拍,不合適了再找個專業的。先試著來唄。
他試探道:“白同志,你會寫劇本?”
白云笙歪歪頭,“哎喲,什么叫會呀。我16歲就開始獨立創作劇本,我寫的劇本都有一扎厚了。改天我拿來讓您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