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的壓力也很大。投資建造蔬菜大棚對于我們農村人可不是一筆小錢。”
白云笙豎起大拇指:“李哥,您真有魄力!”
魏敏也好奇地問:“李哥,你母親現在對大棚是個什么態度?”當初她采訪李哲的時候,對方并沒有提起這一茬。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自己做的是事實報道,而白云笙拍的是電影,可以改編劇情。
“我母親現在很支持我建蔬菜大棚,也沒少幫著我干活。現在她自己也想貸款建個蔬菜大棚。”李哲笑了笑,話鋒一轉:
“其實,我也能理解母親當時的心情。畢竟這半地下式蔬菜大棚是個新鮮事物,她也是擔心我賠錢了,還不上貸款。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
白云笙拿出一個小本子記下:“李哥,我覺得你的經歷就很傳奇,你想不想把自己的經歷拍成電影?”
聽到這話,李哲愣了神,想到了一個港島社會大佬,好像就是以自身的經歷拍攝了一部電影,結果電影剛拍完就被警方拿來當證據,把自己送進去進修了。
李哲現在還只是賺點小錢的小角色,這種活人立碑的事兒,他可不想干。
“我的經歷沒什么好拍的。我覺得還是拍攝一些有趣或有戲劇沖突的劇情比較好,愛看的人多了,電影才能起到宣傳效果嘛。”李哲說道。
魏敏說:“李哥,帶我們去其他大棚看看吧,我還想多拍幾張照片呢。”
白云笙也起身道:“對對對,我也想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干活的。”
“大家伙都在新大棚那邊干活,我帶你們看看。”李哲領著他們走向新擴建的大棚。
一行人來到了十三號大棚,朱益民正在領著一群人忙活。林小虎見到李哲后,屁顛屁顛地跑過來:“李哥,您回來了?”
李哲點點頭:“各位都停一下,我給你們介紹兩位客人。這位是京城電視臺的攝影師白同志,他來幫助咱們拍攝一部大棚題材的宣傳電影;這位是晨光日報的魏記者,也是來給咱們做新聞采訪。大家歡迎!”
眾人放下手上的工具,熱情地鼓掌。林小虎用好奇的神色看著兩人,跟一旁的葛青山交頭接耳,不知說了些什么。
李哲指著朱益民介紹道:“這位是朱益民朱哥,也是我們蔬菜大棚的技術員。我不在的時候,都是他帶人照顧蔬菜大棚的。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問他。”
魏敏眼中滿是好奇,邁著小碎步走到人們干活的地方,指著一堆育苗盤問道:“這些黑色塑料殼是干什么的?里面還有一堆小格子,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種東西。”
朱益民答道:“這個是育苗盤,每個小方格都是一個獨立的育苗空間,可以長出一顆或幾顆苗。等這些苗長大、變得強壯,再移植到大棚里種植。”
魏敏哪懂這些,她只知道蔬菜是在地里種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育苗,什么叫移栽。對著朱益民仔細問了一通。
朱益民耐心地解釋,將育苗、移栽的過程和優點告訴她。
“我看著大棚里都栽種了不少的蔬菜,又培養了這么多新的蔬菜苗,打算往哪里種啊?”魏敏問道。
李哲解釋道:“我之前不是說過嗎?我們還要擴建10畝蔬菜大棚。等大棚建好之后,這些長壯蔬菜苗也可以移栽了。這樣提前育苗,可以縮短蔬菜的種植周期,提高蔬菜大棚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