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楠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說道:“中蘇貿易目前的結算方式是以外匯為主,以物易物為輔。
咱們國家現在的外匯管制比較嚴格,所有出口創收外匯必須全額上繳,由國家外匯局統一調配。
以物易物是外貿公司和蘇聯的結算環節,等外貿公司出售了蘇聯產品,才能支付給咱們人民幣。所以結算周期相對要長一些。”
李哲下意識地問:“那咱們能不能用貨款額去購買蘇聯的產品?”
沈亞楠笑道:“這就是我要說的。如果用人民幣結算,需要一周到一個月的回款期。
但如果要是以物換物,只要咱們交付了罐頭,咱們就可以直接從朋友的外貿公司提貨,別管是自用還是出售都可以,手續齊全。就看咱有沒有興趣了。”
李哲當然感興趣了。
蘇聯缺少中國的產品,國內同樣也缺少蘇聯的貨物。最常用的就是化肥。
80年代,國內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對化肥的需求大幅增長。雖然說國內的化肥工業也在快速發展,但產能仍然跟不上農業規模化需求,尤其是優質化肥,供應緊張。部分化肥,比如說鉀肥還要依賴進口。
而反季節蔬菜對化肥的需求量很大,一旦大規模種植蔬菜大棚,很可能會面臨用肥不足的問題,影響到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這也是限制蔬菜大棚快速擴張的潛在問題之一。
而蘇聯的化肥產業發達,尤其是鉀肥、氮肥、復合肥的產能和質量穩定。
其實不光是化肥,蘇聯的農用殺蟲劑、殺菌劑也很適合國內北方地區的蔬菜種植,可以彌補國內現階段農藥種類單一的短板。
農業機械就更不用說了,李哲現在還沒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農用運輸工具,如果合適的話也可以直接從蘇聯兌換。
“二姐,如果以物換物,蘇聯里面都有什么貨品可以兌換?”李哲問道。
“主要有鋼材、木材、化肥、汽車、機械一類的。當然還有飛機,不過這跟咱就沒啥關系了。現在外貿公司具體有哪些貨我也不是很清楚,等明天咱們交貨的時候,直接問我那位朋友。
有合適的話咱們就以物對物,如果沒有合適的話,再要人民幣。”沈亞楠解釋道。
李哲點點頭。對他來說有化肥就夠了,即便這次沒有,也可以請對方幫忙交換一些,以后合作的機會還多。
跟二姐談完后,李哲又坐車返回了大營村。
隔著老遠就看到一群人圍在大棚周圍,一開始李哲還以為出了什么事兒,下車后一問才知道,這些人是來看挖掘機施工的。都說農村人辛苦,這不假,但閑的時候也是真閑。
王榮生正在工地上盯著,李哲走過去問道:“舅舅,今天的施工還順利嗎?”
“順利。昨天挖的是凍土層,下層的土都松動了,挖起來也更快。”說到這,王榮生微微皺眉,“就是有幾個小孩老是追著挖掘機跑,被我驅趕了幾回。”
這事兒可大可小,不出事那就是小事,出了事這施工也就別想繼續了。李哲認真地說,“舅舅,這事你跟民兵隊說一下,讓他們去處理。他們對付這些半大小子有一套。”
“行,等見到趙兵,我跟他說一聲。”王榮生點頭答應。
兩人聊了幾句,王榮生就指揮著人去建夯土墻了。李哲則是返回三號大棚,見到老李正在跟一個胖妞說話。
見到李哲進來,胖妞站起身,主動打招呼:“李哥,您回來了!”
“虎妞啊,你怎么來了?”李哲問道。
“李哥,我是來應聘的,我想跟您一起種大棚。”虎妞嗓門很大,聽著就有勁。
聽到這話,李哲先是愣了一下,最后覺得有些好笑。上輩子,他和虎妞在電扇廠就是同事,自己從電扇廠辭職那會兒,虎妞還在廠里工作。
“虎妞,你不是在電扇廠工作嗎?好好的工人不當,咋想到來我這兒工作?”
虎妞遲疑了一下,說道:“李哥,我也不瞞你。這電扇廠這兩年根本不賺錢,要不然小虎也不可能從電扇廠辭職。我覺得跟著您干,比在電扇廠更有前途。”
“虎妞啊,這在農村種菜可比電扇廠辛苦多了。我是怕你受不了這份罪。”李哲擔心地說。
“李哥您放心,我不怕吃苦。我有的是力氣,其他人能干的活我也可以干。”虎妞自信滿滿,伸出右胳膊:“要不咱倆掰個腕子,說不準我比您還有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