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人出了辦公室,三輛卡車就停在倉庫大院,幾名外貿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抽查檢驗罐頭。
三人走到卡車旁駐足,吳紹輝背過雙手詢問:“還沒檢查完嗎?干活怎么磨磨蹭蹭的,一點都不利索。”
外貿公司的員工哪里聽不出言外之意,趕忙說道:“吳經理,我們已經完成了抽查檢驗,貨品符合驗收標準,正準備跟您匯報呢。”
吳經理滿意的點點頭:“商品價格統計出來了嗎?”
“具體的數量還沒有核對。如果是按照沈小姐提供的貨物清單:番茄罐頭收購價2.3元一罐,五噸價值23000元;青刀豆收購價2.8元一罐,七噸價值39200元;酸黃瓜收購價3元一罐,八噸總價值48000元。總貨款為110200元。”
“這樣的工作態度才對嘛,辦事不能拖拖拉拉,一定要提高效率。一會兒就按這個價格結算吧。”吳紹輝說完,又對著一旁的沈亞楠問:“沈小姐,您看這樣成嗎?”
沈亞楠笑著應道:“吳經理,就按您說的辦吧。”
李哲也暗暗算了一筆賬:番茄罐頭出廠價1.7元,青刀豆出廠價2元,酸黃瓜出廠價2元,總收購款七萬七千元。再加上租賃倉庫和一些其他的雜費,總花費在七萬七千三百元左右。
那么這筆生意的純利潤就是32900元。其中李哲已經答應將兩成的純利讓給二姐的長輩,也就是6580元,剩下的26320元,李哲四人按照比例分配。李哲擁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收益,也就是13160元。
李哲僅僅是投資了三萬元,幾天功夫就獲得13160元的收益,足見出口貿易的暴利。當然,這主要還是靠了二姐的關系,否則這種好事哪輪得到他們。
這也間接說明那兩成的純利沒有白花,李哲甚至覺得自己給的少了。
如果不是二姐也投資獲得了收益,他甚至想單獨再給二姐一份。這種靠關系和渠道拿到的生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當然,現在說這話其實還有些早,因為李哲還沒拿到貨款,終究還不能完全放心。等錢回到了口袋里,那才是真正的賺了。
一旁的金百萬和洪三也都是一臉欣喜的神色。
他們兩個都投資了五千元,這次獲利2193元。如果不是在場的人多,洪三甚至現在就想抽自己一巴掌,看看這是不是真的。
“吱——“
倉庫鐵門在吳紹輝的推拉下發出刺耳的吱呀聲。大門剛開了個縫,一股刺鼻的氣味迎面撲來——化肥的氨味、機油味,還有一股淡淡的霉味。
“吳經理……這倉庫面積有多大?”李哲往里瞅了一眼。倉庫的面積很大,高度將近十米,光線有些昏暗,隱約能看到堆滿的各種貨物,外包裝上都印著俄文。
吳紹輝笑道:“多大?嘿,這個十號倉庫不到八百平米,還算小的呢。”
金百萬好奇道:“這么大的倉庫能裝多少噸化肥?”
吳紹輝掐指一算:“五六千噸沒問題。”
“嚯,夠厲害的啊!”洪三也有些被驚到了。
“哈哈,現在也沒那么多化肥,這里面還裝了不少其他農資,比如說農藥、三輪車、拖拉機、木材等。”吳紹輝壓低聲音說:“你們想要啥,一會就能裝車,辦完手續后,下午就能拉走。”
化肥和農藥李哲肯定是要買的,至于購買的數量,昨天晚上,他和金百萬、老李就商量過了。優質化肥和農藥是好東西,但也不能買太多,畢竟,這玩意是有保質期的。
超過保質期后,效力就會下降。
另外,存儲也是個問題,如果存儲不當,容易結塊、揮發,影響肥效。
三人商量了一番,準備購置十噸化肥和300公斤農藥。
李哲將需要的農資種類和數量告訴吳紹輝,對方核對價格后,得出了這些貨物的總價:化肥12000元左右,農藥4000元左右。
訂購完農資后,李哲一行人繼續往里走,見到了一排蘇聯農用車,有三輪車、拖拉機、收割機和大型貨車。
李哲現在還沒有一輛農用車,隨著蔬菜大棚種植面積擴大,以后肯定會需要農用車,農用三輪車和拖拉機都是要購置的。至于大型貨車體積太大,李哲反而覺得實用性稍弱,還是輕型卡車更合適一些。
李哲指著一輛農用三輪車問:“吳經理,這輛農用三輪車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