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正在二號大棚旁領著大丫玩,見兒子下車,笑著迎過去,走到一半看到侄子也回來了,便停下腳步轉身往四號大棚走:“哥,在里面嗎?”
“在呢。”王榮生正彎腰摘西藍花的老葉,起身拍拍手,“咋的了?”
“建軍回來了。”
王榮生有些意外:“他咋突然回來了?”
“誰知道呢?要我說回來得正好,明兒個就讓他相個親,你說咋樣?”王秀英說完,又掀開簾子對外面的孫女喊:“大丫,就在這玩,別亂跑。”
王榮生猶豫道:“是不是太倉促了?怕人家女方不樂意。”
“是有點倉促。”王秀英回過身,想了想:“這樣,我去跟媒人見一面,能約在明天最好;如果不成,就改天約個時間,先把日子敲定,再讓建軍回來一趟。”
這媒人也不是外人,正是代銷店老板娘張玉珍。
王榮生點點頭:“那成,你去一趟吧。他也老大不小了,總單著也不是個事。”
“誰說不是呢,我這就去!”王秀英出了大棚,把孫女交給女兒李娜,騎上自行車往村里去了。
在王秀英看來,大兒子結婚了,小兒子也有對象了,要是侄子還單著,那就是自己這個當姑的責任了。
……
土路另一側,李哲隔著十幾米遠就揮手打招呼:“陳老師!”兩人已有段日子沒見了。
“李老板,恭喜您又建了十畝蔬菜大棚。”陳守耕是真心羨慕,心想啥時候他們學校也能這么寬裕就好了,也不用跟那幫老頭老太太搶資源了。
李哲笑道:“同喜同喜,這次大棚的土地更寬裕,您想用試驗田,隨時招呼。”
陳老師一臉認真地點頭:“行,我回去研究研究。”
李哲遞給他一根中華煙:“陳老師,想跟您打聽個事。”
“什么事?”陳守耕順手接過香煙。
“是這樣,我有個朋友通過外貿公司的關系拿到一批出口蘇聯的蔬菜罐頭訂單,我也跟著跑跑腿、幫幫忙。我們收購罐頭時發現,酸黃瓜和青刀豆罐頭的利潤較高,但這兩種罐頭的量比較少。
我想著,咱們能不能種植一些酸黃瓜和青刀豆?”這中蘇(俄)罐頭貿易生意一直持續到后世還有,值得李哲下一些功夫,這是個長久的生意渠道。
陳守耕對這兩種蔬菜并不陌生——中國出口蘇聯的蔬菜罐頭從50年代就開始了,國內是可以種植酸黃瓜和青刀豆的,只是因為種種原因,這兩種適合做罐頭的蔬菜在北方地區使用不多。
一提到蔬菜,陳老師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先說這酸黃瓜,跟咱們傳統吃的刺兒瓜不一樣,必須用蘇聯或歐洲的專用品種,比如腌漬小黃瓜。種子獲取渠道有限,要么通過外貿公司,要么通過科研機構或大型蔬菜公司,其他地方很難買到。”
他接著說:“酸黃瓜的優點是種植期短,但采收期也短,適合快速批量采收加工。另外,酸黃瓜的種植溫度比刺黃瓜低,適宜生長溫度是20~25度,一旦溫度過高,會導致果實生長過快,果肉變疏松且酸度下降,影響加工品質。
所以要種植酸黃瓜,最好4月份種、7月份前采收,七八月份溫度正高的時候反而不適合種植。”
李哲又問:“那青刀豆呢?”
“青刀豆和酸黃瓜特征很像,適宜溫度也是20~25度,從播種到采收約60天,采收期同樣很短,最好在10天內采收,超過兩天纖維會迅速變粗,就沒法加工了。”
李哲算了下時間,眼瞅著快到3月中旬,要是4月份種植,必須抓緊時間準備了。他問:“陳老師,您覺得咱們能種植一批酸黃瓜和青刀豆嗎?”
陳守耕回道:“技術方面沒問題,現在主要問題是土地和種子。”
有了這話,李哲心里有了底:“土地不是問題,我可以向村集體租賃一些土地。”
陳守耕點點頭:“等回學校我打聽下酸黃瓜和青刀豆的種子,不過即便學校有,量也不會多,你最好再找找其他渠道。”
李哲心中已有主意:“您放心,4月份以前,我肯定把種子的問題解決了。”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