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沁!”張玉珍立刻打斷她,“真要家風不正,我能給你家介紹?從哪聽來亂七八糟的閑話。”
“偉山姨家離大營村不遠,聽說王建軍的娘早年拋夫棄子去了南方,還有的說是跟人跑了……”張玉珊欲言又止,“名聲不好……”
“胡說八道!他娘是下鄉知青,當年成分不好才去的港島,哪是什么拋夫棄子?”張玉珍拍著胸口,越說越氣,“人家王家條件在村里數得著,你們自己掂量著吧!”
說完,她騎上自行車走了。
寒風吹得她打了個哆嗦,心里犯起愁:來的時候把話都說滿了,這回去該咋跟秀英回話呢?
哎,這叫什么事?
……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葛青山就騎著自行車到了大營村。
他和媳婦兒商量好了,今天也要去信用社貸款。至于老丈人那邊,他打算找個機會回絕——說到底,老丈人畢竟不是親爹,而且即便是親爹,也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
眼瞅著李家開了公司,生意越做越大,現在正是加入的好時機,要是錯過了,以后再想加入就難了。
葛青山騎著自行車到了村北,剛將自行車停放在大棚外,就見林小虎騎著自行車‘蹭蹭’地往這邊趕,車后面好像還坐著一個人。
走近一看,是林小虎的母親張玉珍。
葛青山趕忙打招呼:“嬸子,您也來了?”
“啊,來了。”張玉珍應了一聲,下了自行車,急匆匆地往三號大棚走。
葛青山在后面看得一頭霧水,對著旁邊的林小虎問:“虎子,這是有啥事兒?”
“我娘找王嬸有點私事兒。”林小虎敷衍了一句,這事他不好往外說。
葛青山也沒再多問,換了一身舊衣服,進大棚干活了。
三號大棚內。
王秀英正在摘菜,見張玉珍走進來,在圍裙上擦了擦手:“玉珍,你咋這么早就來了?”她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鐘家那邊有回信了?”
張玉珍的臉色有些難看,遲疑了一下說:“我昨天晚上去的,跟他們家談了談,感覺……怕是不成。”
“咋的不成?人家姑娘沒時間?今兒個見不著面,晚幾天也成,我讓建軍再回來。”
王秀英越是好說話,張玉珍心里越是不得勁,咬了咬牙說:“這鐘家不是很好說話,又愛挑理,我覺得不是很合適。我再幫建軍尋摸戶好人家。”
聽到這話,王秀英知道怕是不成了,也沒有具體詢問原因,嘆道:“也是倆孩子沒緣分。”
張玉珍說道:“送給鐘家的蘋果和麥乳精,算俺的,回頭我再給你送回來。”
王秀英不樂意了:“你這是說的啥話?這東西給就給了,算那么清楚干啥?你要有心,回頭再跟建軍說個好的不就得了?那東西你別拿回來,拿回來俺家也不要。”
“那也成,我幫建軍盯著,肯定找個更合適的人家。”昨天晚上張玉珍回家后和丈夫商量了一下,覺得這門親事不能繼續說了——鐘家關鍵時候犯糊涂,還沒見面就挑這挑那,以后見了面還不知有多少事兒。
到時成不成兩說,沒準還得影響自家和李家、王家的關系,何必呢?
……
上午八點五十分。
萬安鎮信用社大廳里除了幾個業務員外,并沒有客戶的身影。孫立國背著手在大廳里慢慢踱步,黑皮鞋踩在地板上發出輕響。
年前無息貸款政策取消后,信用社的個人貸款業務就更難了。
偶爾來幾個貸款的,要么是想借春耕名義套錢的懶漢,要么是說不清用途的二流子,稍微打聽就知道根本沒有還款能力。
其實不光是他們信用社,很多信用社都遇到了類似情況:以前無息貸款時很多人不愿意貸,現在有利息了,而且利率還不低,普通農戶根本連貸款的想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