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片刻,李哲主動開口:“你們廠打算什么時候復工?”
這句話像是解開了謝廠長的話匣子,他臉上的笑容瞬間垮下來,聲音也低了八度:“難啊!我們派了不少銷售人員出去跑渠道,要么嫌我們罐頭貴,要么嫌品種少,跑斷了腿也沒談成幾筆生意。”
他頓了頓,手指緊張地摳著搪瓷缸子的邊緣,“李老板,不瞞您說,我今兒個來是想問問,您能不能再從我們廠收一批罐頭?”
李哲挑眉:“貴廠還有番茄罐頭?”
謝廠長搖搖頭:“番茄罐頭早就賣完了。我們倉庫里積壓了不少豬肉罐頭,品質都是實打實的好,價格方面……我們可以按低于成本價賣給您,您看成嗎?”
這話讓李哲有些詫異,他放下茶杯看著對方:“謝廠長,上次陳鎮長在場的時候,他就提議過讓您低于成本價出售,您當時不是擔心工人有意見,怕他們不理解嗎?”
謝廠長臉上露出苦澀神情:“您說的沒錯,當時確實怕工人鬧情緒。但這次不一樣了,我們派了二十多個骨干出去跑銷售,回來后都建議降價促銷。
廠里開了全體員工大會,吵了整整一下午,最后總算統一意見,同意低價出售回籠資金。”
“我們前兩批已經收了兩萬八千多塊的貨,這筆錢還不夠周轉?”李哲有些不解。
謝廠長重重嘆了口氣,眼角的皺紋擰成了疙瘩:“我廠上百號工人,每個人都欠著將近半年的工資,還欠著原材料供應商的貨款。
那筆錢剛到賬,工人和債主就都聞著味來了,一分沒剩全用來發工資還賬了,現在廠里又空了。”
李哲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心里盤算起來。
在他看來,罐頭廠的癥結根本不是缺資金,就算現在注資進去,找不到穩定的銷售渠道,遲早還是要陷入困境。
這年頭正趕上雙軌制改革,計劃經濟的慣性還沒完全褪去,市場經濟的規則又沒健全,營商環境復雜得很。有時候就算價格便宜、質量再好,沒人脈沒渠道照樣賣不出去。
更何況豬肉罐頭出口蘇聯的利潤太低,就算低于成本價收購,也遠不如蔬菜罐頭賺錢。
要是把價格壓得太低,罐頭廠的工人說不定背后要罵他趁火打劫;可要是高價收購,自己又無利可圖,純屬吃力不討好。這種賠錢還得挨罵的事,李哲可不會干。
他斟酌著措辭,盡量讓語氣聽起來委婉:“謝廠長,不是我不愿幫忙,實在是豬肉罐頭出口利潤太低,我們最近暫時沒有收購計劃。”
謝廠長臉上的希冀一點點熄滅,最終化為深深的無奈,他站起身來:“我明白,我明白,是我強人所難了。”
李哲客氣地將謝廠長送到大棚門口,看著對方落寞離去的背影,心里并沒有多少波瀾。
他原本確實有租賃罐頭廠生產線的想法,但現在顯然不是時候,而且這件事早就交給金百萬去跟進了。
每個人各司其職才能把生意做長久,他可不想把所有事都攬在自己身上,那樣非得累死不可。
接下來的幾天,李哲留在村里處理合作社的事。
大營蔬菜合作社的名冊上,加入的農戶已經超過了百人,他聯合農戶規模化種植的構想,也算初步走上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