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服務員又跟了過來,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英語說得流利些:“diesand
gentlen,whatwouldyouiiketobuy
李哲指著塑料盆里的大蝦,用英語問道:“howuchisthis”
服務員低頭看了眼大蝦旁邊的標籤,連忙回答:“fiveyuan.”
“”|wanto.”李哲說道。
服務員麻利地拿起秤,稱了兩斤大蝦遞給李哲,又報了價:“sir,tenyuan.
李哲付了錢,接過大蝦,和王婷一起走出了朝外蔬菜店。
坐進伏爾加轎車里,王婷柳眉微,擔憂地說:“這家店的商品種類跟咱們365蔬菜店差不多,價格卻便宜這么多,會不會影響咱們店的生意啊”
“影響肯定有,但問題不大。”李哲警了眼窗外“朝外蔬菜店”的牌匾,發動汽車,“咱們回365蔬菜店看看。”
轎車沿著街道繞了一圈,很快開到了外交公寓東門附近的365蔬菜店。
車子剛停穩,孫濤就快步從店里迎了出來。
他臉上帶著幾分焦躁,強擠出一抹笑容:“李哥,您可算來了!我這幾天一直擔心廊方的暴雨,大棚沒受影響吧”
“沒事,早就處理好了。”李哲一邊往店里走,一邊問道,“最近店里生意怎么樣”
孫濤嘆了口氣,領著李哲走進店里,從柜檯后面拿出一個厚厚的帳本,遞了過去:“李哥,您看看就知道了。朝外蔬菜店三天前開業,咱們店的營業額直接降了三分之一,進店的客人少了一多半,現在全靠送貨上門業務撐著。
我就怕再過幾天,他們也開展送貨上門,到時候咱們的營業額還得往下掉。”
李哲翻開帳本,上面一筆筆記錄著每日的營收,最近三天的數字確實肉眼可見地下降。
他合上帳本,抬頭問道:“你有什么想法”
孫濤有些憤憤不平,“這朝內菜市場也太不講道理了!京城這么大,外國人扎堆的地也不少,他們去哪開店不行,非要選在咱們旁邊,這不就是明著搶生意嗎”
這種競爭場景,李哲在后世見得多了一一哪個大型小區周邊沒有三五家便利店、蔬菜店有競爭本就是常態。
他將帳本放到柜檯上,平靜地說:“事情已經發生了,抱怨沒用,得想辦法解決。”
孫濤臉上露出愁容:“我派人去朝外蔬菜店打探過,他們的商品種類跟咱們學,價格還比咱們低。
我讓人在他們店門口盯了兩天,不少常來咱們店的老客戶都去他們那買東西了。
我覺得咱們是不是也該下調商品價格”他說著,小心翼翼地看了眼李哲,生怕對方不高興。
李哲沉思了片刻,叮囑道:“價格可以適當下調,但不能跟他們打價格戰。一旦陷入價格內卷,就算贏了,利潤也會大幅縮水,得不償失。”
孫濤連忙追問:“那價格該怎么調整總不能看著客人都跑走吧”
其實李哲對降價並不抗拒,365蔬菜店的利潤高得有些“嚇人”,僅5月份的純利潤就超過1萬外匯券。
這種暴利本就不正常,他開店時也沒料到會有這么高的利潤,心里一直有些不踏實。
他曾聽過一句話:真正的生意人,只賺有限的利潤,暴利走不長遠。
在他看來,正常的經營路徑應該是搭建產業鏈、降低成本,然后開更多分店一一分店多了,總利潤自然會漲。
只是這個年代和后世不同,做生意要掛靠國營單位,開分店前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所以他的計劃是先把365蔬菜店做成“樣板店”,等時機成熟再擴張。
而且,遇到競爭對手這件事,其實在他的意料之中;從某種角度看,這甚至是件好事說明市場化的進程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