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頓時有些擔憂:“韓姨,那我們在外交公寓的‘365蔬菜店’會不會受影響?”
“那家店是去年開的,而且就這一家,影響不大,應該沒問題。”韓主任安撫了一句,話鋒一轉:“但要是開分店,店多了就容易被查,甚至可能連累崇文門菜市場。”
“韓姨,要是被查了,會有什么處罰?”孫濤追問。
“罰款或者吊銷執照。”韓主任答道。
李哲心里清楚了,韓主任這是明確拒絕了讓分店掛靠,365蔬菜店能繼續開,但想再借崇文門菜市場的名頭擴張,沒戲了。
兩人又坐了一會兒,沒再多分店的事,聊了些菜市場的日常,就起身告辭了。
上了伏爾加轎車,孫濤忍不住抱怨:“韓姨以前多照顧咱們啊,365蔬菜店就是她幫忙辦起來的,現在當了主任,膽子反而變了,連分店都不敢讓咱們開。”
李哲笑了笑,發動車子:“這不怪她,屁股決定腦袋罷了。她現在是主任,要對整個崇文門菜市場負責,不能像以前當副主任那樣,只考慮咱們這一家店。”
韓主任拒絕新分店掛靠,確實影響了李哲開分店的計劃,但從長遠看,未必是壞事。
國家對個體戶掛靠國營企業的管理越嚴格,明市場在發展、在開放,對個體戶其實是好事。
經過這一年的積累,就算不掛靠崇文門菜市場,他也有獨立開分店的能力了。只不過這樣一來,他新開的蔬菜店就沒有收取外匯券的資格,客戶定位和選址都得重新調整。
見李哲半天沒話,孫濤又問:“李哥,那咱們還開不開分店了?”
“開,當然開。”李哲回答得干脆,“不過,這次咱們得換個思路,做點不一樣的。”
“啥不一樣的?”孫濤皺起眉,他覺得現在的“365蔬菜店”模式就很好,照著開分店肯定能賺錢。
“首先是選址問題。”李哲分析,“現在沒法收外匯券,就沒必要專挑老外扎堆的地方了。當然,老外還是我們的客戶,但客戶群要擴大,從老外擴展到京城所有有錢人。”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孫濤點點頭,“這兩年國內經濟發展快,有錢人確實多了,消費能力不比老外差。”
“再一個,店內的經營模式,我想改一改。”李哲繼續。
“怎么改?”孫濤連忙追問,他覺得每次跟李哲聊天都能學到新東西,著便在身上摸索,從兜里掏出一個本子。
“你這是干啥?咱倆聊聊天,沒必要這樣。”李哲覺得他有些夸張,莫名想起了某位八零后大佬講話的場面。
“李哥,您,我聽著呢!”孫濤并沒有放下本子的想法。
“我想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開個超市。”李哲。
“啥?”孫濤果然沒聽過這個詞,一臉茫然,“李哥,啥叫超市啊?”
李哲組織了一下語言:“超市就是可以自己選商品的店。”
“李哥,哪個店不是自己選商品啊?”孫濤摸了摸頭,更糊涂了。
李哲想了想,耐心解釋:“你平時去國營副食店買東西,是不是得先跟售貨員‘要醬油’‘要白菜’,等售貨員拿給你再算賬?
超市跟這不一樣,它是個‘自己動手挑’的大商店,里面不光有蔬菜、肉蛋、糧油這些吃的,還有肥皂、毛巾、文具這些日用品,全都明碼標價擺在貨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