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種植戶被嚇到了,擔心極端天氣會破壞大棚、導致蔬菜顆粒無收,就向四季青公司提要求,希望我們能兜底——一旦發生極端災害,要承擔農戶的所有損失。”
他補充道:“這不在我們公司的合同范圍內,而且我們公司自己也種大棚,一旦發生極端天氣,同樣會有損失,根本沒能力給他們兜底。
我拒絕后,這些種植戶就以解約相威脅,我沒慣著他們,直接就解約了。
可真解約后,他們又后悔了,想重新跟著我們公司種大棚,我沒同意,他們就一直來鬧事。
因為這事,我還特意去京城躲了一段時間,估計是看我回來了,又找上門來。”
張維伊皺起眉頭,擔憂地問:“這些人會不會心懷不滿,鬧出更大的事?”
“放心,村里大部分民兵都跟著我們種大棚,沒種大棚的也拿著公司給的巡邏補貼。”李哲語氣輕松,“再說,我們做事光明正大,合同條款都寫得清清楚楚,他們鬧也沒用。”
張維伊笑了,語氣親近了不少:“李老弟,你不僅會做事,還會做人,是個能成大事的人。”
“您過譽了。”李哲客氣了一句,接著說:“張處,剛才您問我們希望得到哪些政府扶持,我還沒說完。我種蔬菜大棚的初心,也是為了積極響應農業部的‘菜籃子’工程,解決京津冀地區吃菜難的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人跟著我種大棚,這些人都是農民,家里條件不寬裕,基本都是貸款種大棚,抗風險能力弱。
我希望當地政府能幫種植戶申請一些大棚種植補貼和災后補貼,有了這個保障,相信會有更多種植戶愿意加入大棚種植。”
張維伊點點頭:“你這個想法很好,如果以后有機會,咱們可以再深入探討。”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張維伊又詳細詢問了四季青公司的種植計劃:包括種植戶培訓方案、蔬菜品種選擇、銷售渠道布局、市場定價策略,以及明年的擴展規劃。
李哲一一作答,條理清晰,數據詳實,讓張維伊和李過慶越發認可。
中午在食堂吃過飯后,幾人又聊了兩個多小時,張維伊和李過慶才起身告辭。
汽車啟動后,坐在副駕駛的李過慶看著窗外的大棚地基與骨架,說道:“咱們要是再晚點來就好了,現在天氣還暖和,大棚沒蓋棚膜,沒法看到完整的大棚模樣。”
張維伊說道:“時間不等人啊,再晚就趕不上了。家里人已經在幫我運作調職的事,得盡快確定調職地點。”
李過慶點點頭:“也是,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今天好歹看過了大棚,也和李老弟聊透了,回去后你和家里長輩商量商量,再做決定也不遲。”
“不用商量了,就定這里了!”張維伊語氣篤定。
李過慶沒想到他這么干脆,這么大的事說定就定,連忙說道:“李老弟的想法和計劃確實好,但未必一定能做成。我覺得你還是和家人商量一下比較好。”
他刻意補充這句,是想降低張維伊的心理預期——萬一擴大蔬菜大棚規模的計劃沒成功,沒做出成績,也不至于怪到自己和李哲頭上。
“慶子,想做事就會有風險,沒有風險的事誰都能做,也出不了成績。”張維伊笑道:“這個風險,我賭得起!”
李過慶看著身旁的張維伊,心底生出幾分羨慕——他也想放手搏一把,可惜沒有這樣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