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長見識了。”李過慶由衷贊嘆,張維伊也連連點頭,他們了解國外的農業發展,知道足夠專業,才具備大規模生產的可能。
此時日頭已升至半空,天氣越發悶熱,李哲提議:“咱們去食堂休息會兒,喝點茶水。”
張維伊和李過慶也覺得熱,便跟著李哲往食堂走。
食堂的小接待室里,金百萬泡了一壺綠茶,給幾人倒上。
喝了口茶,張維伊直奔主題:“李老板,您對四季青公司未來的發展有什么規劃?比如蔬菜大棚的擴展方向。”
李哲思索片刻,答道:“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冬吃夏菜’會成為趨勢。別說一個萬安鎮,就算整個廊方市都種大棚,也很難滿足京津冀地區的需求,所以我覺得這個行業未來大有可為。”
“那您覺得,明年廊方的蔬菜大棚規模能擴展到多大?”張維伊追問,語氣里帶著一絲期待。
“如果能得到政府部門的幫扶,在四季青的帶動下,擴展到五千畝應該不成問題。”李哲語氣篤定。
張維伊立刻問:“那你們公司和種植戶,最希望得到政府哪些方面的扶持?”
李哲早有準備,從容答道:“我記得《人民日報》上刊登過‘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太對了。
您從京城過來應該有體會,從市區往大營村走,路況越來越差,坑坑洼洼的。
蔬菜運輸過程中,顛簸會導致破損,損耗率能達到一成以上。
所以我們最希望政府能幫忙修一條從京郊到村里的水泥路,這不僅能降低我們的運輸成本,也能方便村里人出行。”
張維伊點點頭,心里對李哲的評價又高了一層——李哲沒有只想著給公司要好處,而是站在全村、甚至全區域的角度提需求,格局遠超一般的個體戶。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嘈雜的爭吵聲,接著有人敲門。
“進來。”李哲應了一聲。
林小虎推門進來,湊到李哲耳邊低聲說:“李哥,趙大山和陳老蔫又來鬧事了,說見不到您就不走,非要重新跟公司簽種植合同。”
“他們還沒完沒了了?”李哲皺起眉頭。
“可不是嘛!”林小虎氣鼓鼓地說,“他倆說之前解約是一時糊涂,現在知道錯了,想跟著咱們繼續種大棚,還說要是不同意,就一直在外面等著。”
李哲冷笑一聲:“讓趙兵帶著民兵把他們趕走,要是再鬧事,直接聯系派出所。他們當初主動解約,現在后悔了就來鬧,真當公司是他們家開的?不用給他們留面子。”
“好嘞!”林小虎心里早就憋著氣,應聲后轉身就跑,腳步都輕快了不少。
張維伊看得好奇,卻不好直接追問,便用眼神示意李過慶。李過慶會意,問道:“老弟,剛才出什么事了?是不是跟農戶鬧了矛盾?”
李哲也不隱瞞,答道:“上個月,廊坊下了一場暴雨,公司的大棚地基被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