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空還沒來得及經歷明清的高度中央集權發展,所以最高統治者和大臣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
其實從大家上朝都是一樣坐著上朝就能窺見端倪,隔壁蕭國開朝會,有時候皇帝還親自下場和大臣們勾肩搭背呢!
而像南楚國,就更夸張了,也就是今南楚皇帝還算有幾分本事,能控制得住朝中那些“南方貴族集團代表”,要是放在他爹和他爺爺那兩輩上,就是士大夫們所暢想的標準的“天子垂拱而治”——完全不管事!
南楚國連官吏犯了任何罪,都不能輕易治罪砍頭呢!
所以,當張承道一次次頒布越來越讓關隴貴族們看不懂的政策時,他們予以的初次反擊,就是大批量的辭官。
上至六部,下至張承道都不知道具體負責什么事務的小吏,陸陸續續的,竟然有五、六十個請辭的!
這要是放在普通的封建王朝,那皇帝可就有的頭疼了,少了人不要緊,關鍵的是,少人后其背后所代表的政治警示:長期處于合作狀態的貴族集團不滿了。
這種情況一般會根據最高統治者的應對,在史書上留下不同的名字,如“黨錮之禍”、“王安石變法”、“大禮議”、“爭國本”等,當然大部分時候,最高統治者都能表面上暫時取勝,但是具體是否陽奉陰違,或皇帝死后的清算與反撲,乃至貴族們帶頭通敵導致王朝加速崩潰,就不好說了。
不過嘛……
你封建王朝的定律,憑什么套在我仙道宗門上?
正愁找不到機會騰空位置呢,你們就這么善解人意地把屁股挪開了,還有這種好事!?
不過關隴貴族們倒不是真是傻子,雖然有許多官吏請辭,但是六部要員和真正三品以上的官員都一動不動,連個病假都沒遞,就算在朝會上,也只是表示請辭的官吏太多,六部癱瘓了而已。
俗稱:占著茅坑不拉屎。
對此,張承道非常開明地將這些官吏都罷免了,整個六部頓時少了三分之一的人,連朝會上的空氣都清新了不少。
至于缺員……
別逗了,就秦晉兩地的中央治理需求,再砍掉一半的名額也不會缺員的好么!
當然,關隴貴族們也進行了更激烈的反抗——
“十三縣都反了?”
張承道眼皮子都沒抬,漫不經心地反問道。
時任中書令的王誠見狀,心底一個咯噔,忍不住下意識用衣袖擦了擦額角沁出的一片密密麻麻的汗珠,方誠惶誠恐地深揖道:“傳,傳來是十三縣,不過……”
“不過?”
王誠只猶豫了一瞬,便咬牙道:“不過這十三縣本就是李氏、王氏、杜氏、楊氏、陳氏、裴氏的地方,說是有十萬民反,臣……臣覺著,至多不超過五萬人,只是多為隱戶,且這些世家所儲之糧草,只怕不少……”
張承道輕瞥了一眼王誠,“我記著,你也是晉陽王氏出身罷?”
王誠越發惶恐了,忙答道:“臣,臣祖上確實,確實是晉陽王氏出來的,只是到了臣這一代,和本家就往來不大緊密了……”
張承道沒有再追究竟,只擺了擺手,道:“此事我已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