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李氏別院后。
李祺已經徹底調整好了心態,人不能為做不到的事情,而有心理負擔,那只會陷入無端的內耗之中。
他做不到,就培養兒子,兒子改變不了,就培養孫子,李氏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總有一日會出現一個張居正那樣的人物,攝政掌權,統御天下!
今日他小試牛刀,短短幾句話,就直接拉下來一位尚書。
回顧今日之事,沒有那么多的陰謀算計,實際上非常簡單,楊靖在循規蹈矩的斷案,在循著律法做事。
而李祺做事直達本質,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在君主專制、皇帝獨尊的洪武朝,法律就是朱元璋的意志,楊葉王五案不是一件案子,關鍵不在于誰對誰錯,而是一項政治問題,楊靖用查案的思維去做,他就必死無疑。
因為在這件事中,楊家和茹娘有沒有婚約重要嗎?
不重要!
重要的是天下怎么看待朝廷,看待皇帝。
李祺抓住了這一點,于是殺死了楊靖!
他不再想這些事,先檢查了李芳和李茂的課業,雖然他們不在系統的嫡系子弟中,但在現實中,他們就是李祺的嫡長子和嫡次子,所以他對這二人的教育還是非常上心的,至少以后不能拖他親生兒子的后腿。
李祺是典型的嚴父形象,他一出現,李芳和李茂頓時噤若寒蟬,自然不敢不認真學習。
檢查完李芳和李茂的課業后,李祺回到了書房,盤點接下來的局面。
雖然今天面圣時發生的事情很巧合,但殺楊靖本來就是李祺進宮的目的之一。
現在這個目標完成的比想象中還要順利,接下來可以去見一面楊靖,查查當初公府覆滅的幕后黑手還有誰。
當然,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接下來和朱元璋的問答,這才是真正的大事。
無論是出于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還是為了拿到更多的成就值,李祺都要不斷的做事,做大事,盡可能的影響天下的走勢。
他希望能夠利用朱元璋晚年時,愈發焦慮大明江山傳承的心理,在大明朝掀起一場“有大明特色的新儒學變革”思想文化運動。
這場思想變革的開端就是消除蒙元風俗弊病,而真正的目的則是清除異己!
所以楊靖一定會死在王五楊葉爭妻案中。
這是李祺鑄造出的針對舊文人的神劍,楊靖只是第一個死在這把劍上的人而已。
李祺提筆在雪白的宣紙上寫下幾個大字——
“蒙元舊俗”、“士林”。
在士林之后他重新劃了一條線,寫下“宗族”二字,用如血般的顏料重重打上x。
皇權不下鄉,或者說中央權力不下鄉,這是封建時代的弊病,宗族則是攔路虎,無論五十年,一百年,總要清算。
李祺盯著這幾個詞,又寫下了八個字——“文官政府”、“家族轉型”,而后標識為重點。
“朱元璋才智過人,他肯定能意識到我今天說的蒙元習俗的重要性,處理完楊靖,可能就會召我進宮,既然楊靖將死,那話術就要變上一變,再增添幾分成功的把握。”
李祺仔仔細細回憶著今日在奉天殿中之事,確定自己的表現沒有絲毫問題,終于舒了一口氣。
朱元璋疑心極重又喜怒無常,和他對話一定要謹言慎行、字字斟酌才行。
……
李氏別院這里安靜如常,刑部尚書府卻糟了大難。
楊靖前腳回到府邸,后腳錦衣衛緹騎就踏破了門檻,伴隨著圣旨宣下,滿院婦人啼哭,他直接癱軟在了地上。
沒做什么掙扎。
沒喊什么冤枉。
當今這位陛下,殺人相當果斷,一大批開國功臣都說殺就殺,何況自己呢?
他知道一定是李祺在宮中說了什么。
他有些懊悔當初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