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閣身上兼著南征大軍軍需官一職,一應軍械器具、民夫軍役以及南征大軍糧草,英國公俱要檢閱。
此番南征安南的糧草,大半皆要走劉家港海運,諸位乃是江南的父母官,隨本閣前往,看英國公有何吩咐,回到省府中,也可早做準備。”
這番話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句——“本閣身上兼著南征大軍軍需官一職”,江南巡撫兼著軍需官,再加上李顯穆和英國公張輔的私人關系。
李顯穆那番話雖然沒說出來,但意思很清晰了——“江南就算是賣血賣腎都要給南征大軍把后勤解決掉,江南各級官吏,都要把征調民夫等軍國大事放在心上,否則我讓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縣官不如現管。
英國公雖然強勢、地位高,可論在江南的威懾力,遠遠比不上此刻的李顯穆。
一言既出,眾人附和。
眼見眾人都明白其中之重,李顯穆滿意的點了點頭,和聰明人說話還是省力的。
按照他的推測,最終征討安南的大軍,大概是兩萬精銳禁軍,然后從各地衛所抽調輔兵四五萬,那至少要十五萬以上,甚至二十萬的民夫,這種行政上的大事,他非常需要江南各級官吏的支持。
以他如今在江南的威勢,完成此事不難,江南一眾官吏,現在已經不想再和他斗了,只想讓他趕緊做完事回京,把他這尊大神送走,對于李顯穆而言,這是一件好事。
李顯穆道出英國公之事后,眾人更是好奇,按照李顯穆所想,今日所到場的人中,至少七成都不需要迎接英國公。
南京吏部尚書替眾人問道:“撫臺,不知還有一件何事竟比英國公大駕還隆盛。”
方才李顯穆說有兩件事,一件是英國公,另外一件想必便是需要如此之多人共同做了。
方才聊起英國公之事還頗為輕松寫意的李顯穆,面容突然嚴肅起來,從上首站起身來。
下方眾人見狀亦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桿,肅穆起來,心知此事必然事關重大。
李顯穆環視眾人,緩緩閉上了眼,而后慨然道:“諸官生,待將平安南所需糧草、軍需、兵役等事皆做完后,本閣就要回京城了。”
眾人沒有反應,心中卻不知有多少人松了口氣,暗道終于要走了,可轉念心中又提起了氣,今日好似頗有不妥啊。
臨走前,李顯穆想要做什么
“諸官生自年幼時所學,皆是四書五經,本閣雖也學四書五經,可卻與諸位不同。
先父所教導最多的,乃是治國平天下之道,諸位可知治國平天下之道嗎”
啊
幾乎所有人都茫然著,而后面面相覷,雖然所有的儒生在入道時都懷著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可入了官場后,很快就會融入其中,汲汲于鉆營之道,為的是升官發財,早就把這些東西拋之腦后了。
況且治國平天下太大、太空,還真說不清楚。
見眾人沒說話,李顯穆也不在意,自顧自道:“在有德之人,在有德之法、在有德之制。
先父教導過我很多東西,如今我不再此一一表述,只說些我入江南以來所見。
本閣似乎不止一次的說過,江南對于大明的重要性,是以本閣發現江南之地竟然糜爛至此時,憤怒至極。”
李顯穆竟然用了糜爛二字,這讓眾人為之一驚。
“撫臺,糜爛二字是否太過了,雖有些許小疾,可卻稱不上糜爛二字吧。”
“是啊撫臺,太過于危言聳聽了,這可是大明龍興之地,京城遷走方才昨日,如何也稱不上糜爛二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