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便是要將可能出現的聚眾造反掐滅于微末之中。
眾閣臣又點頭稱是,李顯穆也覺得此法頗可行,前提是地方要配合,他又躊躇道:“陛下,不知衍圣公府”
朱棣一聽頓時大感頭痛,嘆道:“衍圣公府朕會親自下旨,讓衍圣公府不要驚擾地方。
魯王甚是恭謹,和他父親不同,齊王朕會一直禁錮在京城,不讓他回封地,諸卿放心。”
第一任魯王被朱元璋親自謚號荒,在惡謚中也算是很差的。
很多人說朱元璋雙標,對待兒子就放縱,但這實屬正常,人就是雙標的,歷史上哪個皇帝會因為兒子殘殺百姓,去處死喜愛的兒子的
一個也沒有,被處死的只有那些不受寵的,或者迫切需要作秀的。
朱元璋能給這些兒子惡謚,讓他們死后遺臭萬年,已經是皇帝中的楷模了。
“陛下之法雖好,但也只是短時。
這世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一旦時日久了,地方難免松懈,敷衍應對。”李顯穆道,“恢復山東,終究是要三司衙門齊心協力,現在是做不到的。
臣建議向山東常設巡撫,掌統兵外一切事務,以朝廷二三品上官出任,最好是加都察院銜,三五年一任,直至徹底將山東治理安定。”
說完后李顯穆便垂首沉默下來,皇帝在沉思,眾內閣閣臣也在沉思。
山東巡撫若是常設,且正式掛都察院御史銜,這就是半正式官職,再如李顯穆所說,掌軍政、民政、吏治、刑獄、關稅、漕政等各項事務,三司就會事實上成為巡撫的下屬。
這對于諸省的政治將會是一場大洗牌,因為誰都知道,一旦山東有了常設的巡撫,其余諸省后續一定也會有。
朱棣猶疑道:“當初先帝設立三司就是認為行省制度地方權力太大,擔心出現前朝藩鎮之禍,所以才分立三司制衡,現在真的要打破這種制衡,重新冊封真正的封疆大吏嗎”
權力制衡永遠是皇帝必修課,朱棣自然精通此道。
“陛下,布政使等久在地方遷轉,巡撫皆是從中樞選出,察查地方,且我朝與前朝不同,科道御史等頗完備,并未有藩鎮形成之因。”
朱棣其實也知道自己多慮,現在和唐朝完全不一樣,巡撫皆是文官出身,又是朝廷派出。
“內閣就此事也出個章程,朕翌日在小朝會上和九卿商議一下。”
這是真正的國朝大事,短時間怕是出不來結果,但好歹是有了個解決的苗頭,朱棣也頗為高興。
對眾閣臣指著李顯穆笑道:“諸卿和朕這個外甥同在內閣,當知他才高,可朕看來,他不止才高,最重要的是敢于天下先,不怕得罪人,在江南這樣,在京城也這樣。”
“臣謝陛下稱贊,陛下待臣恩寵,臣只恨不得為陛下肝腦涂地,赴湯蹈火。”
“朕今日把你召進宮,也有一件事和你說,這些時日以及這幾個月一直在京城有流言,朕知道那是在離間你我君臣,你不必在意,也不用怕流傳到朕的耳朵里,朕還不至于中了這么淺薄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