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聽說,日本天皇出巡時,遇到了守護大名,不僅沒有下馬參拜,反而直接上前把天皇的車簾扯下來,然后把天皇身邊的公卿打了一頓,事后這個大名被幕府處死,但卻引起了其他大名和武士極大的不滿。”
鄭和講的時候都覺得不可思議,“日本有句俗語:‘如果沒有天皇不行的話,就用木雕一個,或以金鑄一個,把活的天皇流放到別的地方去,省得惹麻煩’,簡直是大逆不道!”
讓經歷過無數次皇位更迭的漢人喊出大逆不道,可想而知日本的下克上有多離譜,李顯穆縱然從父親口中聽過,可依舊覺得不可思議。
鄭和嘆道:“所以此番僅說服日本國王源義持是不行的,他能做主,但做不了所有的主,這就是先前我所遇到的問題。”
李顯穆略帶沉思的點了點頭,“我大概知道了,比我想象中的結果要好很多。”
鄭和從李顯穆臉上看到自信的神色,不由大為好奇,在他看來如今日本這種錯綜復雜的局面幾乎是無解的。
李顯穆聽完后的確有信心多了,日本這種政治體制,是因為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在古代基本上不受外界政治影響,于是得以形成一種平衡,天皇、公卿、將軍、大名、武士構建了這個體制。
可現在大明來了!
一個比日本強大數倍的政治實體,要將堪稱龐大的政治力量投入到這個島國上,那日本原有的政治平衡就必然會打破!
而這就是李顯穆的籌碼。
從鄭和的講述中,以及大明有限和日本國王源義持的接觸中,這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和聰明的人講話,會很省力。
……
京都果真是大唐洛陽的風光,幾乎每一道建筑都是仿照唐朝樣式所建立。
這等風光即便是在中原也見不到,安史之亂后,長安和洛陽早就毀滅無數次,即便重新修復后,也早已大相徑庭。
此刻在異國他鄉見到這等場景,讓李顯穆不禁有些感慨。
當李顯穆見到源義持的歡迎隊伍后,對源義持的看重又提高了一些,在明確拒絕了明朝的來意后,依舊組織了盛大的歡迎儀式,這的確是個聰明人。
只不過……
這前來歡迎的日本女性,臉上厚厚的粉,有點像鬼,還有嘴里黑色的牙齒,有點讓他反胃。
“李君,我是王的家臣,王在宮殿等著見您。”
面對明朝使節時,這些日本人還是謹守著日本國王的稱號。
幾乎所有人都在好奇的望著這位來自大明的高等貴族,真是俊朗如天神,僅僅身高就讓人敬畏。
“勞煩王使。”
李顯穆的禮儀一絲不落,禮儀之邦,自然不能弱了風頭。
數百人的使團往室町殿而去。</p>